A. |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进化论的基础,摒弃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 |
B. | 有利变异的逐代积累是生物进化的实质 | |
C. | 同一物种的两个不同种群间的地理隔离不会阻碍其基因交流 | |
D. |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
分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解答 解: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摈弃了神创论观点,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形成的,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了基础,A错误;
;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错误;
C、地理隔离会使不同种群基因交流形成阻碍,从而使种群的基因库足够大时,便产生生殖隔离,C错误;
D、生物进化是共同进化,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而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存在协同进化,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及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对相关知识进行熟练识记.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 | B. | 2 | C. | 4 | D. | 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同源染色体是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 |
B. | 四分体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 | |
C. | 同源染色体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 |
D. | 每个四分体包含一对同源染色体的4条染色单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 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 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 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安徽省高二上学期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DNA分子结构中,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的一般是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基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
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的
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1个或2个DNA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2014学年安徽省高三下学期第四次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利用不同土壤培养小麦,实验结果如下,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有( )
组 | 土样 | 小麦生长情况 | 小麦幼苗中激素含量 | ||
发芽率 (%) | 株高(cm) | 生长素 (ng/g鲜重) | 脱落酸 (ng/g鲜重) | ||
① | 普通土壤 | 81 | 26 | 1474 | 1780 |
② | 非转基因玉米秸秆拌土 | 70 | 21 | 1553 | 2366 |
③ | 转Bt基因的同种玉米秸秆拌土 | 71 | 22 | 1000 | 1752 |
A.秸秆还田抑制小麦生长,与是否为转基因秸秆无明显关系
B.生长素和脱落酸两种激素对小麦幼苗生长均起到抑制作用
C.小麦的生长情况只与土壤环境有关
D.Bt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是抑制小麦生长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高一上期末生物模拟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5秋•遂宁期末)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四种色素中,丙和丁主要吸收蓝紫光
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C.提取色素时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
D.水稻在收获时节,叶片中色素含量是(甲+乙)<(丙+丁)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