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人体在剧烈运动时,呼出的气体中CO2含量比安静时高。对此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骨骼肌细胞产生的CO2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骨骼肌细胞进行了无氧呼吸,所以CO2含量较高
C.细胞内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的过程中没有ATP生成
D.细胞内丙酮酸转化成CO2时伴随着[H]和O2的消耗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F2。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F1产生4个配子,比例为1∶1∶1∶1
B. F1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之比为1∶1
C.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可以自由组合
D. F1产生的卵细胞中,基因型为YR和基因型为yr的比例为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研究水稻是否感染了某种抗寒能力比较强的细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为了筛选出该细菌,需要配制LB 液体培养基
B.利用涂布分离法计数的结果比实际值往往偏大
C.纯化培养该细菌时,培养皿应倒置放在恒温培养箱内的摇床上培养
D.在筛选该细菌的过程中,倒平板、接种和培养都必须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中“骨架(或支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大分子的单体都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B.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
D.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了DNA的基本骨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甲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乙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细胞中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下列假设中不能够解释此现象的是:( )
A.甲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乙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
B.注入甲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乙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
C.甲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乙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
D.甲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乙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雄果蝇(2N=8)经减数分裂产生了异常精细胞(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精子中出现Aa在一起,则减I分裂异常
B.若精子中出现AA或aa则是减II分裂异常
C.若一个精子的基因型是AXbY,则来源于同一个精原细胞的其他三个精子基因型是AXbY、a、a
D.雄果蝇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16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诱变处理获得乙的同时,还获得了很多其他表现型的品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性。
(2)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____________育种技术。
(3)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取表现为___________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4)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______________,将其和农杆菌的____________用合适的限制酶分别切割,通过____________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对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 在把新鲜的胡萝卜切成米粒大小的颗粒置于烘箱中烘干时,温度越高、干燥时间越长,烘干效果越好
B. 在萃取过程中,在瓶口安装冷凝回流装置是为了防止加热时有机溶剂的挥发
C. 在浓缩干燥前,没有必要进行过滤
D. 将滤液用蒸馏装置进行蒸馏,要收集蒸发出去的液体,蒸发出去的是胡萝卜素,留下的是有机溶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核是真核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B.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
C.细胞骨架与维持细胞形态、物质运输等有关
D.中心体广泛分布在高等植物和动物细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