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图1为甲、乙两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图2为甲植物叶片随着温度变化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曲线(注:甲、乙两种植物均在正常大气环境中生活).据图回答:

(1)甲、乙两种植物呼吸作用较强的是
 
植物.在A、C点时,植物细胞中可以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当光照强度达到E点后,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
 

(2)当平均光强度在B和D之间,光照和黑暗的时间各为12h.实验前后,甲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
 
,乙植物中有机物总量将
 

(3)如果在图1中F点突然停止光照,短期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
 
,其主要原因是
 
停止,使
 
减少,影响
 
;同时
 
过程仍继续进行.
(4)在图2d点条件下,适当增强
 
,则甲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会增大;此条件下甲植物叶片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酶活性比左图条件下要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专题:
分析:分析图1可知:光照强度为0时,两植物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呼吸作用强于乙植物;A点时乙植物达到光补偿点,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而甲植物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B点时,甲植物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乙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C点为甲植物的光补偿点;D点时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均大于光合作用,但是乙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明显高.
分析图2可知:曲线表示甲植物叶片随着温度变化其净光合速率的变化情况.b点表示25℃时的净光合速率,c点表示最适温度下的最大净光合速率,d点表示40℃时的净光合速率.
解答: 解:(1)图中光照强度为0时,两植物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呼吸作用强于乙植物.在A、C点时,两植物均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植物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可以产生ATP.当光照强度达到E点后,甲植物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光照不是限制因素,因此此时限制甲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CO2浓度和温度.
(2)当平均光照强度在B和D之间时,乙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而甲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量小于呼吸作用.光照和黑暗的时间各为12h.实验前后,甲植物白天积累的有机物不够夜间消耗,因此有机物总量将减少,而乙植物由于白天的净光合作用量大于夜晚的呼吸作用量,因此实验后仍有有机物的积累,即有机物总量将增加.
(3)如果在图1中F点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使ATP和NADPH减少,影响三碳酸的还原;同时CO2的固定过程仍继续进行.因此短期内叶绿体中C3化合物的含量将增加.
(4)在图2d点条件下,适当增强光强度,则甲植物叶片净光合速率会增大;此条件下甲植物叶片叶绿体中参与光合作用的酶活性比左图条件下要高.
故答案为:
(1)甲     线粒体、叶绿体    CO2浓度、温度
(2)减少      增加
(3)增加     光反应     NADPH、ATP       三碳酸的还原     CO2的固定
(4)光强度     高
点评:本题考查了喜阴植物和喜阳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以及识记并理解知识要点,掌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要注意,光反应离不开光,暗反应有光无光均可进行.光反应需要暗反应提供的ADP和Pi,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两者相互依存,是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对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曲线回升是通过
 
之间的
 
来实现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
 
作用,这种作用是
 
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
 

(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写出两个不同的缺点).
(4)在实际生活中可采取什么措施来克服以上缺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科研小组在一定浓度的C02和适宜温度条件下,对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吸进行研究,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光合与呼吸速率相
等时光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光
照强度(klx)
光饱和时C02吸收
量(mg/100cm2?h)
呼吸强度
(mg/1OOcm2?h)
甲植物13115.5
乙植物393015
A、测定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需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B、当光照强度为1klx时,甲植物的叶肉细胞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大于通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C、当光照饱和时适当提高CO2浓度,乙植物CO2吸收量仍为30mg/100cm2?h
D、当光照强度为3Klx时,甲与乙固定CO2量的差值为1.5mg/100cm2?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研究小组利用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进行了以下两组实验(假设两组实验在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进行,且忽略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一 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二 给予不同强度的光照,测量A、B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结果如图2所示.

请据图分析回答:
(1)0~20min期间,影响B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在低浓度CO2的条件下,固定CO2能力较强的植物是
 

(2)当实验一经过10min时,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比B植物
 
,原因是
 

(3)若在第5分钟时,光照强度突然降低,A植物的C3含量在短时间内将
 
.实验二中,若给予的光照强度为x klx(a<x<b)每日光照12小时,一昼夜后B植物的干重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光质(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对光合作用、物质代谢、植物的生长等均有调控作用.([]内写编号,横线上写文字)

(1)图1所示的结构是
 
,吸收可见光的色素位于图1中的[
 
].
(2)光质主要通过影响图2中的反应
 
(反应I或II)而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图2中反应II发生在图1中的[
 
].
(3)图2中的A是
 
,D是
 
.卡尔文循环主要包括
 
 
两个过程.
(4)利用不同光质组合的光对菊花幼苗进行一段时间的照射,发现菊花幼苗的生长有显著变化实验结果
如表:
组别光质光照强度(相对值)干重(g)
第1组中红光400.189
第2组高红光+蓝光400.180
第3组低红光+蓝光400.171
第4组蓝光400.147
第5组远红光400.066
第6组白光400.149
上述六组光质组合中,属于对照组的是第
 
组.选择系列红光与蓝光为主要光质进行试验,其依据主要是
 
.不同光质释放的热量不同,因此实验时需要严格控制
 

棚栽菊花时,若要取得更理想的光合作用效果,根据表5的实验结果,可以重新选择
 
两种光质组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t1之前的时间内,光照强度弱限制了光合速率
B、t1→t2,叶绿体类囊体膜上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且水光解加快、O2释放增多
C、t2→t3,暗反应限制光合作用,若在t2时刻增加CO2浓度,光合速率将再提高
D、t4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量降低,C5的含量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科研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内ATP浓度和细胞死亡百分率,经过多次试验后,所得数据如表所示.
编号X物质浓度(ng?mL-1细胞内ATP浓度(nmoL?mL-1细胞死亡率(%)
A2703
B45010
C82025
D16970
E32285
请回答:
(1)该实验的目的是
 

(2)分析与讨论
①根据实验结果分析,X物质引起细胞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②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还需增设F组作为对照组,F组:
 

③若用混有浓度为8ng?mL-1的X物质培养液培养红细胞,其细胞中Na+浓度将升高,其最可能的原因是
 

(3)研究发现,物质X为ATP合成酶抑制剂.在图中坐标系中绘制出实验结果曲线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1为细胞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图1细胞核中某结构及其成分.据图回答问题.

(1)图1所示结构应在
 
下能观察.从图1中可看出,通过囊泡形式进行转化的生物膜有
 

(2)若图1表示动物胰腺内的细胞,④可能为
 
(多选).
A.胰蛋白酶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抗体
(3)若图1表示动物浆细胞,抗体的合成在
 
,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
 
膜的成分更新频率最快.
(4)鉴定图2中的结构⑤的试剂为
 
,图2中基因1和基因2的差异实质表现在
 

(5)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进行物质交换的通道.下列物质经核孔复合体向细胞核方向运输的是
 
 (多选).
A.tRNA   B.RNA聚合酶   C.DNA聚合酶   D.mR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观察如图的模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图表示的是真核细胞细胞核结构模式图,细胞失去细胞核的同时结束生命活动
B、图中④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
C、图示中③为核膜,它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D、图示中①为染色质,该结构与原核细胞中拟核的化学本质相同,均为DNA分子和脂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