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由颗粒型重配病毒引起,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该病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下图为某患者体内一些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体内的激素或免疫物质。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患者的发热症状主要是由激素③的作用造成的,激素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当其含量过高时,激素②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据图可知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______________。
(2)患者因在服药后大量出汗而使尿量减少,参与此过程调节的激素是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其作用的靶器官是____________。
(3)⑥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其中属于信号分子的是____________;能清除体液中抗原的是____________;在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4)若患者一段时间后康复,参与此过程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
(1) 甲状腺激素 下降 下丘脑
(2)⑤ 肾小管(或肾小管和集合管)
(3) 淋巴因子 抗体 溶菌酶
(4) 神经---体液---免疫
解析试题分析:(1)激素③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其含量过高时,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则激素②分泌减少。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是下丘脑。
(2)参与尿量减少调节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3)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溶菌酶、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其中作为信号分子的是淋巴因子,能清除抗原的是抗体。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是溶菌酶。
(4)在患者患病到康复恢复的过程中,参与的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萌发的小麦种子中淀粉酶活性较强,主要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α—淀粉酶不耐酸、较耐热,在pH为3.6以下迅速失活,而β—淀粉酶不耐热,在70℃条件下15 min后失活。
实验材料: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芽长约1 cm)。
主要试剂及仪器:麦芽糖标准液、5%淀粉溶液、斐林试剂、蒸馏水、恒温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
步骤一:制作麦芽糖梯度液。取7支干净的具刻度试管,编号,按表加入试剂,再将试管置于60℃水浴中加热2 min,取出后按试管号顺序排列。
步骤二:萌发3天的小麦种子制备淀粉酶溶液。
步骤三:将装有淀粉酶溶液的试管置于70℃水浴中15 min,取出后迅速冷却。
步骤四:另取四支试管,编号A、B、C、D,向A、B试管中各加5 mL 5%淀粉溶液,向C、D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已经处理的酶溶液(忽略其中含有的少量麦芽糖)和蒸馏水,将四支试管置于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然后将C、D试管中的溶液分别加入到A、B试管中,摇匀后继续在40℃恒温水浴中保温10 min。
步骤五:取A、B试管中反应溶液各2 mL分别加入E、F试管,然后向E、F试管分别加入 ,再置于 ,2 min后观察颜色变化。
结果分析:将E试管中颜色与第①步中获得的麦芽糖标准液进行比较,获得该试管中麦芽糖浓度,并计算出α—淀粉酶催化效率。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 。
(2)步骤一的5~7试管中加入蒸馏水的量(X\Y\Z)分别是 (单位mL)。
(3)实验中B试管所起的具体作用是 。
(4)请补全步骤五的做法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0分)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Ⅰ.下图1是人体下丘脑参与的部分生理调节过程,请分析回答:
图1
(1)物质c由下丘脑合成,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物质c是 ,它发挥作用的同时,位于 的中枢兴奋产生渴觉。
(2)物质e能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和发育,则物质d是 。物质e的分泌量除了受物质d的调节外,还受 激素的调节。
(3)当身体的冷觉感觉器受到寒冷刺激时,产生的兴奋由传入神经传至 体温调节中枢,参与调节。
(4)为研究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分泌的因素,研究者从大白鼠体内分离出下丘脑和垂体组织,然后将它们单独或一起培养于培养基中,培养后测定培养基内TSH的浓度,结果如图2:
①实验中,设置A瓶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②与A、C瓶对比,D瓶和E瓶的结果说明 。
Ⅱ.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如HSP60、HSP90等),它们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就参与了识别作用,如下图。
(1)图中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清除癌细胞的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
(2)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图中的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20分)根据下图中化合物的结构分析回答:
⑴该化合物是由 ___ 种 _____ 个氨基酸失去 _____ 个水分子而形成的,这种反应称为 反应,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_。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来自 。
⑵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____,羧基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肽键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
⑶写出图中最右边的氨基酸的结构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请据图回答问题:(10分)
(1)突触由 组成,N释放神经递质是否耗能? (是/否)。
(2)甲图中刺激e点时,电流表偏转 次。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的屈肌反射活动,但是不知道该药物是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还是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甲图中各点可作为投药或者刺激的位点。
①第一步:电刺激e点用以检测肌肉是否具有生理机能:若出现肌肉收缩,这种现象是否属于反射? 。
②第二步:药物投放在b处,刺激 点无反应,刺激c点 (有/无)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突触间隙兴奋性递质的传递。
③第三步:药物投放在d处,刺激 点无反应,刺激 点有反应,证明药物抑制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回答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
科学家发现人体中有一种与肥胖有关的物质——瘦素。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瘦素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然后与下丘脑特异性受体结合,把人体储量大小的信号传递给下丘脑的体重调节中枢,调节摄食行为。下图示瘦素通过下丘脑发挥作用的过程(局部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瘦素通过血脑屏障到达下丘脑,下丘脑神经元合成和分泌的神经递质,使饱中枢的兴奋性 ;使摄食中枢的兴奋性减弱,从而抑制食欲,减少能量的摄取,达到减重的效果。若图中c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引起突触后膜抑制,则此时突触后膜接受这种递质后的膜电位是 ,g神经元不能将信息传递到 而无饱感,机体不断摄食而导致肥胖。
(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方向是 的。图中共有 条反射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8分)阅读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
(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每空2分,共12分)某植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30%,aa基因型个体占20%,则:
(1)该植物的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
(2)该植物自交一代,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
(3)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种植物在两年内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
(4)由此可见,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综合题
(10分)下图表示一个高等植物细胞内的几个生理过程。请根据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B、C、F分别代表物质 、 、 ,物质C从场所Ⅲ进入场所Ⅰ至少需要通过 层单位膜(或生物膜),该植物根部主要通过 方式吸收物质A。
(2)如果用放射性同位素对B示踪,则此放射性最先出现在体内的[] 物质中。场所Ⅰ、Ⅱ、Ⅲ都有不同的酶催化其化学反应,在酶1~4中,人体细胞内不具有的酶包括 。
(3)若用仪器测定,发现该植物的叶肉细胞既不吸入也不放出C,此时说明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