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E.伴Y染色体遗传病
(2)Ⅱ5为纯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Ⅱ6的基因型为________,Ⅲ13的致病基因来自于________。
(3)假如Ⅲ10和Ⅲ13结婚,生育的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________,患乙病的概率是________,不患病的概率是________。
(1)A D (2)1/2 aaXBY Ⅱ8(3)2/3 1/8 7/24
【解析】
试题分析:
(1)甲病的判断:3和4为患病个体,子代9号为正常个体,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乙病为伴性遗传病,7、13号患病,但2号不患乙病,所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5号不患病,基因型为aa,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7号患病,基因型为XbY,所以1、2号基因为aaXBXb、AaXbY,Ⅱ-5为纯合体的概率为1/2;Ⅱ-6的基因型为aaXBY;Ⅲ-13患乙病,致病基因只能来自于母方Ⅱ8号。
(3)对于甲病,3、4号患病,9号无病,推知基因型均为Aa,Ⅲ-10号患病,基因型为Aa、AA两种,Aa的概率为1/3;Ⅲ-13号不患病,两者结合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对于乙病,Ⅰ-1号为XBXB,Xb传递给Ⅱ-4的概率为1/2,再传递给Ⅲ-10号(XBXb)的概率为1/4,Ⅲ-13的基因型为XbY,两者结合生下患乙病的概率为1/8,不病的概率为7/24。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
点评:对于此类试题,关键是能根据系谱图准确判断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本题意在考查考生的应用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2013学年浙江省宁海县正学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生物试卷(带解析)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甲病(A-a)和乙病(B-b)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属于________,乙病属于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河南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图1是人类性染色体的差别部分和同源部分的模式图。有一种遗传病,仅由父亲传给儿子,不传给女儿,该致病基因位于图中的 部分。
(2)图2是某家族系谱图。
①甲病属于 遗传病。
②从理论上讲,Ⅱ-2和Ⅱ-3的女儿都患乙病,儿子患乙病的几率是1/2。由此可见,乙病属于___________遗传病。
③若Ⅱ-2和Ⅱ-3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是 。
④设该家系所在地区的人群中,每50个正常人当中有1个甲病基因携带者,
Ⅱ-4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患甲病男孩的几率是 。
(3)研究表明,人的ABO血型不仅由位于第9号染色体上的IA、IB、i基因决定,还与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的H、h基因有关。在人体内,前体物质在H基因的作用下形成H物质,而hh的人不能把前体物质转变成H的物质。H物质在IA 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A;H物质在IB基因的作用下形成凝集原B;而ii的人不能转变H物质。其原理如图3所示。
①根据上述原理,具有凝集原B的人应该具有 基因和 基因。
②某家系的系谱图如图4所示。Ⅱ-2的基因型为hhIBi,那么Ⅲ-2的基因型是 。
③一对基因型为HhIAi和HhIBi的夫妇,生血型表现为O型血孩子的几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安徽省高二第一次质检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甲病和乙病的遗传系谱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如果甲病为隐性遗传病,则Ⅲ9和Ⅲ11不可能表现正常,所以甲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假设乙病为显性遗传病,则Ⅰ1和Ⅰ2必须同时患乙病,该假设才成立
C.图中乙病在男性中发病率大于女性,所以一定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如果乙病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Ⅰ1和Ⅰ2婚配所生子女患病的几率为5/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0—2011学年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理科) 题型:单选题
如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该地区的人群中,甲病基因携带者占健康者的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B.个体5两病皆患的概率是1/160 |
C.Ⅱ1为杂合子的概率是1/3 | D.两病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