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防止杂菌入侵,获得纯净的培养物,是研究和应用微生物的前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室里可以用紫外线或化学药物进行消毒
B.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内焰部位灼烧灭菌
C.在实验室中,切不可吃东西、喝水,离开实验室时一定要洗手,以防止被微生物感染
D.使用后的培养基丢弃前一定要进行灭菌处理,以免污染环境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将碘液滴在一块干面包上,面包变成了深蓝色;他嚼碎了另一块面包,并用斐林试剂检验,溶液中出现了砖红色沉淀。因此,他得出结论,面包被嚼碎时产生了还原糖。这位学生的实验设计的错误之处在于( )
A.未对嚼碎的面包做淀粉检验
B.未对唾液做淀粉检验
C.未对干面包做还原糖的检验
D.未考虑面包的制作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水稻是真核生物,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C.硝化细菌无核膜、核仁,属于异养生物
D.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没有细胞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材料一 三聚氰胺,分子式为C3H6N6,是一种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低毒。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对生殖、泌尿系统造成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
材料二 食品工业中常常需要检测蛋白质的含量,通常使用一种叫做“凯氏定氮法”的方法,即通过测定食品中氮原子的含量来间接推算蛋白质的含量。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化学组成上看,三聚氰胺与蛋白质含有的共同元素有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所述的检测办法有个弱点,即只要在食品、饲料中添加一些含________量高的化学物质,就可在检测中造成蛋白质含量达标的假象,这正是一些不法商家在食品、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的目的。
(3)在实验室中可以通过____________试剂来定性检测待测物中有无蛋白质存在。
(4)据报道,小动物食用了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宠物食品后导致肾衰竭死亡。某课题小组为验证被三聚氰胺污染的宠物食品的危害,做了如下实验:
第一步: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鼠若干只,平均分为两组,分别编号为甲、乙。
第二步:甲组每天饲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宠物食品;乙组每天饲喂等量__________________的宠物食品。
第三步:在适宜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
第四步:每天检测小鼠的健康状况,统计各组小鼠死亡的数目。
实验结果预测:甲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组小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取一定体积的鲜牛奶,盛放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再向两支试管内添加足量的蛋白(水解)酶,并进行适温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甲试管溶液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检测,乙试管溶液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预测检测现象为 ( )
A.甲试管溶液无变化,乙试管溶液无变化
B.甲试管溶液变紫色,乙试管溶液呈砖红色
C.甲试管溶液无变化,乙试管溶液呈砖红色
D.甲试管溶液变紫色,乙试管溶液无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TRACP)是一种含铁蛋白,在破骨细胞和活化的吞噬细胞中表达。测定血清中 TRACP浓度,有助于了解骨代谢状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双缩脲试剂来检测破骨细胞中 TRACP的氨基酸含量
B.重金属盐作用可直接使 TRACP的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
C.TRACP基因及相关mRNA只存在于吞噬细胞、破骨细胞中
D.细胞中内质网、高尔基体的参与使 TRACP具有特定的功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
①西瓜②血液③神经细胞④梨树⑤核酸⑥HIV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杨树⑨一片杨树林⑩被污染的培养基中所有生物
A. ⑥③②①④⑦⑩⑨B. ③②①④⑦⑧⑩⑨
C. ③②①④⑧⑩⑨D. ⑤②①④⑦⑩⑨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