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是某雌性动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 
(1)图中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2)图中表示有丝分裂过程的是
 
,表示减数分裂过程的是
 

(3)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
 

(4)着丝点分裂分发生在
 
 
处(填横坐标数字).
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
专题: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某雌性动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其中曲线A表示DNA含量变化,曲线B表示染色体含量变化.0~5依次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5~13依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解答: 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中曲线A代表DNA相对数量变化.
(2)图中0~5表示有丝分裂过程,5~13表示减数分裂过程.
(3)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其他时期都含有同源染色体,因此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0~9.
(4)着丝点分裂分发生在3有丝分裂后期和11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故答案为:
(1)曲线A
(2)0~5  5~13
(3)0~9
(4)3  11
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某女性患者一对常染色体上部分基因的测序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2相对于图1来说是由于基因中碱基对的缺失而导致基因突变
B、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2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多个基因
C、基因C、c和基因D、d两对基因在形成配子时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D、基因A和A的彼此分离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1是用DNA测序仪测定的某DNA分子片段上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碱基排列顺序(TGCGTATTGG),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推测,此DNA片段上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量是
 
个;如果此DNA片段连续复制3次,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个.
(2)根据图1脱氧核苷酸链碱基排列顺序,推测图2显示的脱氧核苷酸一条链的碱基排列顺序为
 
(从上往下).
(3)图1所测定的DNA片段与图2所显示的DNA片段中的
A+G
T+C
总是为
 
,由此证明DNA分子中碱基的数量关系是
 
.图1中的DNA片段与图2中的DNA片段中A/G比分别为
 
 
,由此说明了DNA分子具有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向小白鼠体内注射促甲状腺激素,会使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减少.对此现象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假说:
假说一:该现象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假说二:该现象是通过促进
 
,进而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的结果.
为了验证哪一假  与实际情况相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材料与用具:生理状态相同的A,B两组小白鼠、适宜浓度的促甲状腺激素溶液、手术器械等;
(2)实验步骤:
①测定两组动物血液中的
 
的含量.
②切除A组小白鼠的
 
,B组做相同的外科手术,但不摘除此器官.
③向两组小白鼠注射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饲养A,B两组小白鼠一段时间.
⑤测定两组小白鼠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3)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含量
 
,则支持假说一.
若A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含量
 
,B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含量
 
,则支持假说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选用猪、牛、羊或其他脊椎动物的血液进行实验,来提取和分离血红蛋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该实验
 
次用到磷酸缓冲液,
 
次用到蒸馏水.
(2)实验在
 
时要用到生理盐水
(3)收集的血红蛋白溶液在透析袋中可以经过透析,透析的原理是
 

(4)然后通过凝胶色谱法将样品进一步纯化,样品纯化的目的是
 
.血红蛋白分子是含
 
条肽链的分子.
(5)电泳利用了待分离样品中各种分子
 
的差异以及分子本身的大小,形状的不同,而产生不同迁移速度,实现各种分子的分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研究发现豚鼠血清对人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和生长有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发挥作用的物质是血清中的L-天冬酰胺酶,它能将L-天冬酰胺分解,而淋巴瘤细胞自身不能合成该氨基酸,导致增殖和生长被抑制.
(1)为验证该酶对两种细胞的不同影响,某兴趣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空缺部分:
实验材料:正常细胞、淋巴瘤细胞、培养基(含细胞生长所需的物质)、L-天冬酰胺酶
实验步骤:
第一步:分组.
甲组:适量培养基+
 
+适量淋巴瘤细胞;
乙组:等量培养基+等量生理盐水+
 

丙组:等量培养基+
 

丁组:等量培养基+等量生理盐水+
 

第二步:细胞培养.
将各组细胞在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
第三步:观察或检测:
采样以后,应以
 
为指标进行观察和检测.
(2)某疾病患者需静脉注射一种外性酶进行治疗,多次注射后疗效会明显降低,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请据图回答:
(1)图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环境是
 
.(用图中序号回答)
(2)④中所含成分可以和
 
中的成分相互交换.
(3)用图中标号和箭头表示毛细血管运输来的氧气到达组织细胞的过程:
 

(4)饥饿时,胰岛分泌的
 
增加,它作用于图中的组织细胞,促进
 
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稻瘟病菌可导致水稻瘟病,科学家研究发现小金色链霉菌能产生一种物质--“春日霉素”,能杀死稻瘟病菌.其作用机理是干扰病原菌氨基酸代谢的酯酶系统,破坏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使病原菌失去繁殖和侵染能力.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小金色链霉菌的无性生殖方式为
 
生殖.该生殖过程发生
 
(减数/有丝)分裂时,A步骤用紫外钱或X射线等处理,主要作用于细胞分裂周期中的
 
期.经处理,有些菌体将能产生更多的春日霉素,这一变化的遗传学原理属于
 

(2)B步骤是用直径为6mm的打孔器竖直插入培养基中,取出单菌落放在另一空培养皿中培养,这样各菌落分泌到培养基中的
 
不会扩散,实验结果可靠.
(3)将单菌落转移到含有水稻瘟病菌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抑菌圈,抑菌圈
 
,说明该菌落对于稻瘟病菌的杀伤力越强.在该过程中,单菌落产生的春日霉素对稻瘟病菌起到
 
作用.如果有些稻瘟病菌能够抵抗春日霉素的作用,说明其在接触春日霉素
 
(之前/之后)产生了突变.
(4)优良菌种的标志是产生的春日霉素
 
,对于稻瘟病菌的杀伤力
 
.春日霉素属于小金色链霉菌的
 
产物.
(5)春目霉素杀虫剂投人生产,能防治稻瘟病大面积发生的原因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耗氧量、尿量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减少、减少、升高
B、增加、增加、不变
C、增加、减少、降低
D、减少、增加、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