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消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2、细胞3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

B.细胞3也可以参与细胞免疫

C.细胞1、细胞2、细胞3均能识别抗原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答案】B

【解析】

1.分析图示,该图表示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1表示吞噬细胞,细胞2表示T细胞,细胞3表示B细胞,细胞4表示浆细胞,细胞5表示记忆细胞,物质a表示抗体。

2.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A、细胞2表示T细胞、细胞3表示B细胞,它们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A正确;

B、细胞3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疫过程,B错误;

C、细胞1表示吞噬细胞,能够非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2表示T细胞,细胞3表示B细胞,二者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正确;

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浆细胞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

故选B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当植物表现出顶端优势时,如图甲中12部位的生长素浓度依次处于乙图中的(  )

A.A点、BB.A点、CC.C点、DD.B点、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的伸长,两者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赤霉素能增加细胞中生长素的含量

B. 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应该是抑制作用

C. 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是色氨酸,所以生长素应该是一种蛋白质

D. 植物的整个生命过程需要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不仅仅是上述两种激素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下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和茎生长的影响,图乙表示种子在解除休眠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情况。下表丙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请回答:

表丙: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a—e依次增大

组别

清水

浓度a

浓度b

浓度c

浓度d

浓度e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1)若某植物幼苗已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背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2m,则其向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乙可以看出___________对种子萌发起抑制作用,该激素对叶和果实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油菜素内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被称为“第六大植物内源激素”。表丙中实验结果能否说明油菜素内酯对芹菜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___(填“能”或“否”)。

(4)请完善进一步探究油菜素内酯促进芹菜生长的最适浓度范围的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取同一批种子使其萌发,从中选取株高、长势相同的芹菜幼苗均分为4组(或4组以上) ,每组30株,编号。

③分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洒对应组的芹菜幼苗;

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物种保护候鸟栖息的重要场所。受土地资源开发、石油开采和土壤盐碱化等因素的影响,该自然保护区的湿地生态系统一度退化严重。自2002年起,人们在自然保护区的试验区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2012年,研究者对黄河北岸试验区内实施不同修复措施的3个区域进行了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生态修复措施

完全自然恢复

修筑堤坝,堤坝上栽植本土护坡植物,每年注人淡水

人工栽植杨树、白蜡和杨树一白蜡混交林,每年注人淡水

植被物种数(种)

6

10

12

优势种

碱蓬、柽柳

芦苇、白茅、柽柳

野大豆、芦苇、白茅、茵陈蒿、节节草、泥胡菜

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个区域的植被类型不同,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造成甲、乙区域植被差异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试验区内植被恢复状况体现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是___________

2)调查甲区域物种丰富度时,在该区域内设置1条样带,每隔20米做一个1m×1m的样方。该取样方法是___________,其目的是要做到___________,以避免主观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生态修复之前,在乙区域中分布着部分农田,退耕还湿前后,该区域中田鼠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值M代表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_____,数值N较小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4)经过生态修复后,三个区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健康志愿者参与两次血糖调节相关实验。第一次口服葡萄糖,检测其血糖和胰岛素浓度变化;第二次以静脉注射葡萄糖模拟口服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改变程度,检测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给志愿者注射的葡萄糖总量和志愿者口服的葡萄糖总量是相同的

B.曲线 I 30min 后下降的原因是血糖在肾脏中进入尿液排出体外

C.给志愿者注射葡萄糖比口服葡萄糖能更有效地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志愿者血糖浓度既能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又受到胰岛素作用的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大鼠的正常体温378-387℃,在大鼠的皮肤、粘膜和内脏都分布着冷觉感受器和温觉感受器,图示不同皮肤温度条件下,大鼠温度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频率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43℃时,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大鼠温度,所以大鼠不散热

C.23℃时,下丘脑产生的兴奋促进肾上腺激素分泌

D.28℃,机体在下丘脑产生冷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将某些诱导基因转入小鼠成纤维细胞中成功获取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这类细胞可用于一系列的研究,具体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_的运输作用将诱导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从而得到诱导性多能干细胞。过程②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体外培养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时,通常将细胞置于含_______________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另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细胞代谢产物,防止_______________

3)过程③如果采用化学试剂诱导细胞融合,则该化学试剂通常是_______________。由丙细胞获得丁细胞的过程中至少要进行两次筛选,对第一次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要进行_______________,最终筛选出的丁细胞是符合要求的细胞。

4)过程④可将筛选到的丁细胞注射到小鼠的腹腔内增殖,最终可从_______________中提取单克隆抗体。与注射针对H1N1病毒的单克隆抗体相比,注射针对H1N1病毒的疫苗发挥疗效时间较晚,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图一为某森林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图二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得到图一所用的研究方法是样方法。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S0m2

B.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样方内物种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区域的物种丰富度为(n1+n2+n3/3

C.图二中种群在第15年时种群数量大于第20

D.种群在第17年时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第2030年间种群的增长速率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