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作的分析,错误的是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安徽省宿州市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7分)神经中枢兴奋都由刺激引起,当刺激作用停止后,有的兴奋会及时消失,有的兴奋并不立即消失,会延续一段时间,这与神经元的连接方式有关。下图1为一种中枢神经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均表示兴奋性神经元,和为连接在神经元表面上的电流计。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的轴突末端多次分支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的部分叫 。
(2)在A处给一个适宜的刺激,M的指针偏转情况是 、N的指针偏转情况是 。
(3)图2为刺激A处记录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则a~b段的Na+内流, 消耗能量;c~d段的K+ ,不消耗能量。
(4)兴奋在神经元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可以是 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 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末质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和乙细胞来源于某雄性动物的一个细胞(基因型为AaBb)分裂过程中的不同时期图,丙为染色体7的放大图,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B.图丙染色体来自图甲中2号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C.不考虑交叉互换,基因B、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D.不考虑交叉互换,该细胞产生的精子类型为aB, 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末质检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James Rothman等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细胞的“囊泡转运”研究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细胞内囊泡的膜与细胞膜的成分相似,它们的主要成分是( )
A.磷脂和蛋白质 B.油脂和糖类
C.蛋白质和DNA D.纤维素和果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13分)如图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是以 的形式循环,碳在生物群落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
(2)图中表示光合作用过程的是 (填序号),②代表的种间关系是 。
(3)若图示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 kJ,其中有1.3×108 kJ的能量传递给B种群。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 kJ。
(4)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 ,但由于各营养级生物不能利用在代谢中产生的热能,因而能量流动具有 的特点。而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在 ________范围内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5)由于工业生产等活动,环境被污染,生物多样性发生锐减,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石燃料的燃烧使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会加剧 效应。减缓此效应的措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一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用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能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相同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10%~2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推荐】2014-2015学年广东揭阳一中高二上期末(理)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
D.适当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4-2015学年广东省惠州市高一上期末学分认定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核糖”可能是下列哪些结构或物质的组成成分
A.蛋白质 B.DNA C.RNA D.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