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下列为卵巢中一些细胞图象,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丁不含染色单体B.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C.乙、丙各含2个染色体组D.丁所处时期常发生基因突变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解答 解:A、甲、丁中着丝点都已分裂,所以都不含染色单体,A正确;
B、由于细胞乙无同源染色体,且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所以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B错误;
C、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仍含2个染色体组,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4个染色体组,C错误;
D、细胞丁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基因突变常发生在间期,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几种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C是病毒,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三种图示的显著特点是无细胞结构.
(2)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A、B,它在结构上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显著特点是无核膜,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表现在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DNA.
(3)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B]蓝藻,能完成此生理过程的物质基础是因为其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而它是一类营自养生活的生物.
(4)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来看,在一条小河中,所有的衣藻构成一个种群,绿眼虫和变形虫等各种生物构成一个群落,整条小河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对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变异是不定向的
D.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动物体内含有碱基A但不含S元素的某种物质,其作用可能是(  )
①携带氨基酸进入细胞      
②作为染色体的组成成分
③携带氨基酸到核糖体      
④携带O2到达人体各组织细胞
⑤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⑥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⑦直接为细胞分裂供能.
A.①②③④B.②③⑥⑦C.①④⑥⑦D.①④⑤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甲表示一株“七星椒”在适宜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在B时大幅度降低光照强度,其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C5)的生成、消耗速率的变化;图乙是在CO2浓度一定、环境温度为25℃、不同光照强度条件下测得该植株的光合作用速率.请回答相关问题:

(1)图甲在BC时间段内,三碳化合物的生成速率下降(填“上升”、“下降”或“不变”).据甲图分析,B时大幅度降低光照强度后,短时间内C3含量增加的原因是C3的消耗速率下降比C3生产速率下降得更明显.
(2)图乙C点时,该植物的总光合速率为20mg/l00cm2叶•小时(用CO2吸收量表示),C点以后限制光合作用强度继续上升的环境因素是CO2浓度.
(3)该植物在温度由25℃降为5℃的过程中光饱和点逐渐减小,推测该植物在光照充足时的光合作用最适温度≥(选填:<、≤、=、≥、>)25℃.
(4)如果该植株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请在图乙中用虚线绘出环境温度为30℃时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
(5)光照强度为 B时,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CO2的来源是线粒体和外界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分子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B.辅助性T细胞C.中性粒细胞D.浆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为了增强秸秆发酵效果,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请回答有关的问题:
(1)纤维素是植物多糖,它在植物细胞中的作用是C(A.能源物质B.储能物质C.结构组成成分D.将不同的细胞粘连在一起).该菌株在生态系统中能促进碳(物质)循环.
(2)用培养基来鉴定和分离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在将培养基转移到三角瓶或试管中时必须用三角漏斗,以防止培养基沾到三角瓶壁或试管壁上.为了测定纤维素酶髙产菌株的数量可以用涂布分离法在培养基上进行测定.
(3)刚果红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选到了几株有透明圈的菌落.透明圈的大小与纤维素酶的数量、活性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实验题

11.牛奶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其中蛋白质含量是鉴别牛奶质量的主要依据.某同学欲探究某品牌的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下面是其未设计完的实验,请帮助他完成实验设计.
【实验目的】探究某品牌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实验原理】利用颜色反应检测牛奶中有无蛋白质和还原糖.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请补充表格中a、b、c、d处内容:
探究目的探究牛奶中有无还原糖探究牛奶中有无蛋白质
试管 步骤ABCDEF
第一步2mL
牛奶
2mL
蒸馏水
2mL葡
萄糖样液
2mL
牛奶
2mL
蒸馏水
2mL
a样液
第二步2mL斐
林试剂
2mL斐
林试剂
2mL斐
林试剂
2mL
NaOH
溶液
b2mL
NaOH
溶液
第三步c水浴加热水浴加热d3~4滴
CuSO4
溶液
3~4滴
CuSO4
溶液
结果
(1)a.蛋白质;b.2mLNaOH溶液;c.水浴加热;d.3~4滴CuSO4溶液.
(2)请预测A、D两个试管的现象及其结论:
A:若出现砖红色沉淀,证明牛奶中含有还原糖,否则无还原糖.
D:若出现紫色,证明牛奶中含有蛋白质,否则无蛋白质.
(3)分析该实验设计:
试管A和B、C试管构成对照实验,对照组为B和C试管,目的是通过对照探究牛奶中是否含有还原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本溪满族自治县高中高一6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属于假说内容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d=1:1)”属于演绎推理内容

D.“测交实验”的目的在于对假说及演绎推理的结论进行验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