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________世纪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位科学家建立了细胞学说。其要点有:

(1)细胞是一个________,一切________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________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________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________中产生。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生物教研室 题型:022

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葛求塞克和普鲁西内尔因发现了库鲁病和疯牛病的病原体而分别获得了1976年和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两种病的病原体都不具备DNARNA,即使在电子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的结构——只能见到浆质膜,而见不到髓核和衣壳,是一个“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微粒”,普鲁西内尔把它命名为“朊病毒”(后来更确切的译为“朊毒体”)。

    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由朊毒体引起的一大类疾病不仅疑难而且多见,如老年痴呆病、雅柯病、致命家族失眠症等都是朊毒体在作怪。因此,这类疾病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疾病”。

    普鲁西内尔的发现似乎说明,世界上存在着没有DNARNA也可以繁殖、遗传的生物体。这个“离经叛道”的学说,无疑是对20世纪生命科学的“圣经”——基因理论和中心法则的挑战。

    1)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B. 在没有核酸时蛋白质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C. 主细胞内,朊毒体可以复制繁殖

    D. 朊毒体是许多疑难病的病原体

2)这个“离经判道”的学说,无疑是对20世纪生命科学的“圣经”——基因理论和中心法则的挑战。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某些理论是需要更改或补充的。请根据上述材料,将我们所学的中心法则进行补充,设计出更为完整的中心法则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高一生物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5.1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苏教版必修2) 苏教版 题型:071

杂交实验表明,桦尺蛾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对灰色s为显性。在曼彻斯特地区,19世纪中叶以前,种群中S基因频率很低,约为5%。到了20世纪,则上升到95%以上。请分析回答:

(1)从遗传的角度分析:

①最初的S基因是通过_________出现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_________。

②S基因频率增高的遗传基础是_________。

(2)试用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①19世纪,桦尺蛾的栖息地的树干上长满了地衣。在此环境下,种群s基因频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②随着英国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树皮裸露并被煤烟熏成褐色,在此环境条件下,种群S基因频率升高的原因是_________。

③上述事实说明,种群中产生的变异是_________,经过长期的_________,其中不利变异不断_________,有利的变异则逐渐_________,从而使种群的_________发生定向的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方向缓慢地进化。因此生物的进化是由_________决定的。

(3)为了研究环境改变对桦尺蛾种群变化的影响,某科学工作者在英国的两个地区利用标记重捕法进行了调查,获得如下结果:

①表中两组数据_________大于_________、_________大于_________共同支持“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这一观点。

②若该地区实行煤烟控制计划,大气环境污染得到治理,请绘出在治理过程中黑色桦尺蛾、灰色桦尺蛾数量随大气污染的变化。(绘出大致走势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071

美国的两位科学家葛求塞克和普鲁西内尔因发现了库鲁病和疯牛病的病原体而分别获得了1976年和1997年的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这两种病的病原体都不具备DNARNA,即使在电子显微镜下也看不到它的结构——只能见到浆质膜,而见不到髓核和衣壳,是一个“具有传染性的蛋白质微粒”,普鲁西内尔把它命名为“朊病毒”(后来更确切的译为“朊毒体”)。

    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由朊毒体引起的一大类疾病不仅疑难而且多见,如老年痴呆病、雅柯病、致命家族失眠症等都是朊毒体在作怪。因此,这类疾病被称为“人类最后的疾病”。

    普鲁西内尔的发现似乎说明,世界上存在着没有DNARNA也可以繁殖、遗传的生物体。这个“离经叛道”的学说,无疑是对20世纪生命科学的“圣经”——基因理论和中心法则的挑战。

    1)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的是(   

    A. 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核酸

    B. 在没有核酸时蛋白质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C. 主细胞内,朊毒体可以复制繁殖

    D. 朊毒体是许多疑难病的病原体

2)这个“离经判道”的学说,无疑是对20世纪生命科学的“圣经”——基因理论和中心法则的挑战。说明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某些理论是需要更改或补充的。请根据上述材料,将我们所学的中心法则进行补充,设计出更为完整的中心法则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年甘肃省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番茄为自花传粉植物,在20世纪初,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右图),但目前还没有实现这美妙的设想――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

 (1)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a、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杂种细胞上a、b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图中过程②就是遵守这个原理。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依据的原理是      ,其中过程④相当于     ,过程⑤相当于    

(3)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能否得到杂种植株?     。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于          

(4)在“番茄――马铃薯”培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5)如果过程②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多倍体植物的方法是           

(6)假如番茄的某两种性状分别由A、a、B、b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AABB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所得F1,再自交得到F2,那么F2中出现AABb个体概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2届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三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10分)番茄为自花传粉植物,在20世纪初,科学家用植物细胞杂交方法,将番茄的原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右图),但目前还没有实现这美妙的设想――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

 (1)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a、b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正在融合的原生质体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杂种细胞上a、b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表明细胞膜具有     性。图中过程②就是遵守这个原理。
(2)在利用杂种细胞培育成为杂种植株的过程中,运用的技术手段是     ,依据的原理是      ,其中过程④相当于     ,过程⑤相当于    
(3)若运用传统有性杂交能否得到杂种植株?     。这项研究对于培养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意义在于         
(4)在“番茄――马铃薯”培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5)如果过程②的a、b细胞都是番茄细胞,那么更简单的得到番茄多倍体植物的方法是           
(6)假如番茄的某两种性状分别由A、a、B、b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那么,AABB个体与aabb个体杂交所得F1,再自交得到F2,那么F2中出现AABb个体概率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