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研究发现,不论癌细胞还是正常细胞,葡萄糖都必须依靠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GLUT)进行转运.葡萄糖进入正常细胞后,可通过有氧代谢途径降解;而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主要以无氧代谢途径降解.利用GLUT抑制剂阻断葡萄糖转运,让癌细胞缺乏葡萄糖,以致饿死.据上述材料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A、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B、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
C、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
D、癌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
考点:恶性肿瘤的防治,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专题: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的协助,进入正常细胞一般进行有氧呼吸,而进入癌细胞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 解:A、葡萄糖进入细胞需要载体的协助,进入红细胞是协助扩散,进入其他细胞是主动运输,A正确;
B、癌细胞分裂旺盛,需要大量的能量,而癌细胞是主要通过无氧呼吸供能的,所以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消耗的葡萄糖多,B正确;
C、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和正常细胞都需要载体(GLUT)的协助,所以高浓度GLUT抑制剂能杀死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也很大,C错误;
D、癌细胞需要的葡萄糖多,所以其膜上的葡萄糖载体比正常细胞多,D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以癌细胞中的葡萄糖代谢过程为载体,考查癌细胞和细胞代谢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细胞癌变的原因等知识.本题重点考查了考生从题文和题图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此外本题还要求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结合题图和所学细胞代谢的知识,解释抑癌药物的作用位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关于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磷脂双分子层是基本支架
B、蛋白质分子大多可以运动
C、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D、大分子物质有选择地透过细胞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植物的株高由四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四对等位基因A-a、B-b、D-d、E-e共同控制,它们以累加的方式决定株高,其中任一隐性基因对株高影响相同,其中任一显性基因对株高的影响相同,将株高为120cm的AABBDDEE与株高为80cm的aabbddee的两亲本杂交,F1株高全为100cm,F1自交得F2,请回答:
(1)F2的表现型(即株高)共有
 
种,基因型共有
 
种.
(2)F2的株高为110cm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
(3)F2中与F1同高的植株占
 

(4)F2中株高为90cm的植株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缺乏任何一种维生素会引起相应的病症,若人体患“脚气病”是由于缺乏(  )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
C、维生素C
D、维生素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地区正常人群中有
1
22
 携带有致病基因,如图是当地的一个囊性纤维病家族系谱图.Ⅱ3的外祖父患有红绿色盲(B-b),但父母表现正常.

(1)Ⅱ6和Ⅱ7的子女患囊性纤维病的概率是
 

(2)Ⅱ3和Ⅱ4的子女同时患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的概率是
 

(3)对囊性纤维病和红绿色盲致病基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多选)
A.致病基因遵循伴性遗传规律   B.致病基因之间遵循分离定律
C.两者之间能发生基因重组     D.两者之间的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4)画出Ⅲ8产生的卵细胞在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果蝇的灰身对黑身为显性,由2号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现有一群灰身果蝇(各基因型雌雄比例均等),自由交配后,F1中黑身果蝇占16%,则该群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
A、
1
2
B、
2
3
C、48%
D、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为脂蛋白结构图,下列关于脂蛋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X为磷脂,与蛋白质等共同构成亲水性微粒;
②图中Y含量相对少于胆固醇与胆固醇酯时,脂蛋白密度增高;
③HDL进入肝细胞后被溶酶体小囊泡消化,血液胆固醇含量降低;
④VLDL主要在小肠细胞产生,主要运输Y至肝脏储存.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回答下列有关微生物的问题
炭疽杆菌能引起人畜患炭疽病.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通过图1所示鉴定炭疽杆菌的实验进行确诊.表1是培养炭疽杆菌的血琼脂培养基成分,其中实验组中的噬菌体能特异性地侵染炭疽杆菌.

蛋白胨10g
牛肉粉3g
氯化钠5g
脱纤维羊血
(含多种生长因子)
50mL
琼脂15g
表1
去离子水
1000mL
(1)据表1分析“血琼脂培养基”属于
 
(多选)
①通用培养基     ②选择培养基     ③固体培养基    ④液体培养基
(2)为从炭疽病疑似患者体内分离出炭疽杆菌,将采集到的患者皮肤脓胞渗出物稀释后滴于培养基表面,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这种接种方法称为
 
.图2所示的四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由该方法得到的是
 

(3)制备图1中的液体培养基时需采取
 
方法灭菌,目的是
 

(4)据图1分析,接种可疑菌后,经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
 
,对照组试管中应加入
 
,与实验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若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
 
(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此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5)对排除的疑似患者及易感人群,可采取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冷敏神经元(C)和热敏神经元(W)放电频率因体温变化而改变曲线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高于热敏神经元时,人体感觉到冷
B、C、W曲线交于S,此点的温度应为正常体温
C、蒸发散热占据主导地位的曲线段在S点右侧
D、当机体感染病毒大量分泌抗体时,伴随S点左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