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2-14表示根和茎对生长素浓度的不同反应,其中正确的是
图1-2-14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14分) 为探究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玉米幼苗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
(注: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根据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
(1) 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2) 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3) 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影响更大,但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在 的横向运输所致。
(4) 如果实验刚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丙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 。
(5) 右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 、茎的远地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1-2012学重庆市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14分) 为探究光照和重力两种因素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哪个影响更大,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玉米幼苗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探究。
(注:丁向上弯曲生长,丙也向上弯曲生长,但与丁相比,弯曲度要小一些)
根据图示的实验现象回答:
(1) 由甲、乙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2) 由甲、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玉米苗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3) 由乙、丙、丁装置内的玉米苗生长情况可知________对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影响更大,但都是通过影响生长素在 的横向运输所致。
(4) 如果实验刚开始后使整个实验装置失去重力,丙装置的幼苗生长方向将是: 。
(5) 右图是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 、茎的远地侧的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8分)用不同培养液处理萌发的绿豆,观察其对不定根发生和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
|
平均每条绿豆芽 长出不定根数 |
每条不定根 平均长度(mm) |
①幼嫩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5.92 |
37 |
②用老的植物茎叶研磨后分离得到的提取液 |
4.16 |
18 |
③全营养液 |
3.82 |
17 |
④浓度为85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44 |
29 |
⑤浓度为17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
5.02 |
24 |
⑥浓度为260 μmol/L的生长素溶液 |
4.85 |
20 |
⑦蒸馏水 |
3.17 |
14 |
(1)根据上表各项分析,①的各项数据均高于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结果能否说明生长素对绿豆不定根的发生和生长具有两重性?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可作为对照组的处理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青少年食用绿豆芽,绿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长素对茎、根等器官的生长均有影响,右图是水平放置的绿豆幼苗根、茎对生长素作用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________,表示茎远地侧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3届辽宁省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综合题
如图5-B-11表示光照下叶肉细胞中A、B两种细胞器间的气体交换。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A、B细胞器分别是 和
(2)02从B到A内必须通过 层膜,通过膜的方式是 .
(3)在黑暗中,其生理作用停止的细胞器是(填写字母) 。
(4)如果此叶肉细胞处于2℃的环境中,气体转移基本停止的原因是 。
(5)A、B都能产生ATP,A产生ATP需要通过 ,B产生ATP需要通过 作用。
(6)A中进行的生理过程叫 。O2参与该过程的第 阶段。
(7)A、B两种细胞器都与生物的遗传有关,是因为它们都含有少量的 。
(8)如果将一株植物浇以含180的水,并用透明玻璃罩罩住,给予光照。一段时间后检测.发现罩内壁凝结的水珠和罩内空气中都含有180,前者主要来自植物的 ,后者主要来自植物的 。
(9)在植物根的分生区细胞内,终生找不到图中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