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6.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刹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药前甲昆虫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B.施药后群落的丰富度不变
C.附近林区存在甲昆虫D.施药加快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分析 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相对的平衡,而不是静态的平衡,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种生物都会受到其它生物和环境因素的制约,通过观察图解T点之前,甲乙两种昆虫的波动情况,可以判断出乙捕食甲.T点之后,乙数量减少甲失去了天敌的控制,数量增多,导致森林生物量下降,总结出食物关系为:森林→甲→乙.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关系.

解答 解:A、施药前甲昆虫的种群数量处于动态平衡,说明达到环境容纳量,A错误;
B、施药后乙种群数量减少为0,则群落的丰富度减少,B错误;
C、因为森林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有抗药性,所以,附近林区存在甲昆虫,C正确;
D、施药后乙昆虫减少,减弱了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RNA聚合酶基因和生长激素基因都具有选择性表达的特性
B.细胞凋亡和细胞癌变都是遗传物质改变的结果
C.衰老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升高,但呼吸速率减慢
D.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是细胞癌变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哪种物质的合成与内质网及其上面的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有关(  )
A.胰岛素B.血红蛋白C.线粒体内的酶D.雄性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下面的方法可用来测定田间棉花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度.
①夏季晴天,在田间选定有代表性的叶片(叶片左右对称)20片,挂小纸牌编号.
②用5%的三氯乙酸点涂叶柄一圈,将叶柄的筛管细胞杀死,并采取措施尽量保持叶片的自然生长角度.
③按编号顺序分别剪下叶片对称的一半,依次夹入湿润的纱布中,贮于暗处;4小时后,再按编号顺序以同样的速度剪下另外半片叶,也依次夹于湿润的纱布中.
④返回实验室后将各同号叶片的两半对应叠在一起,在无粗叶脉处用刀片沿边切下一定面积的两个叶块,分别置于两个称量皿中,80℃~90℃下烘干5小时,然后在分析天平上称重、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1)叶片从黑暗中移到光照条件下,短时间内NADP+的含量下降(填“上升”或“下降”),NADP+的中文简称是氧化型辅酶Ⅰ,C3化合物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上升(填“上升”或“下降”).
(2)若该实验在干旱的环境中进行,光合速率下降.这是因为水是光合作用光反应的原料,又是光合产物在植物体内运输的主要介质.另外,一段时间后,叶片会发黄,是因为叶绿体色素被破坏.
(3)用三氯乙烯杀死叶柄筛管细胞的目的是阻止实验叶片的光合作用产物输出.
(4)在该实验中,特定时间段内的总光合产量=照光的叶片干重总量-黑暗中的叶片干重总量-4小时中黑暗或照光中叶片的呼吸量.
(5)下列操作能够减少实验误差的是ABCD.
A.实验的对象不是一张叶片而是20张叶片
B.采用同一叶片对称的两部分进行对照比较的方法
C.先后两次剪下的叶片同样保存在湿润的纱布中
D.用于烘干和称重的各叶片两半的部位及面积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农田生态系统直接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活资料,科研人员对一块玉米田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玉米田中某种土壤动物种群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
B.该农田中的玉米长势整齐,所以该农田的垂直结构没有分层现象
C.研究该玉米田的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
D.给玉米田喷洒除草剂,可减少害虫对玉米的危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动物细胞中,属于主动运输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中
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
C.细胞外液中的Na+进入神经细胞
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结合图形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判断甲是否为需氧型生物,依据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①
B.若判断乙是否为植物细胞,依据是细胞中是否含有结构②
C.根据是否含有结构③,可将甲、乙、丙分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D.甲乙可在基因工程中充当受体细胞,丙经改造后可做基因的载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研究者对黑藻的光合作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图1是根据相关实验绘制的曲线,图2为黑藻叶绿体结构和功能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黑藻是有(有/无)核膜的细胞生物.科研小组将黑藻浸在加有适宜培养液的大试管中(室温20℃),以灯为光源,通过移动灯,改变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观测黑藻放出气泡的情况,结果如图1中曲线x所示.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用单位时间内氧气(气泡)的释放量作为光合速率的检测指标.
(2)该小组在室温10℃和30℃时分别进行了实验,结果如曲线y和曲线z.D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
(3)当光源与大试管间的距离由45cm逐渐改变为90cm的过程中,图2中反应Ⅱ中的两个化学反应过程变慢的先后顺序是先C3还原,后CO2的固定,因此导致A点的C3含量小于(大于/小于/等于)B点.
(4)研究者分离出黑藻中的叶绿体(图2)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由①转移至②的物质主要包括ATP和[H].
(5)20世纪40年代卡尔文将14CO2注入小球藻悬浮液,给予实验装置不同时间(0<tl<t2<t3<t4<t5)的光照,探明14CO2去向,结果见下表.据表分析14C的转移途径为14CO2→①→②→③→④→⑤→⑥(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光照时间0t1t2t3t4t5
分离出的放射性化合物①②①②③①②③④⑤①②③④⑤⑥
注:表中①~⑥依次表示3-磷酸甘油酸、l,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己糖、C5化合物、淀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关于人体内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中的物质联系错误的是(  )
A.血浆?组织液B.组织液→淋巴C.淋巴→血浆D.淋巴→组织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