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为某DNA分子片段,假设该DNA分子中有碱基5000对,A+T占碱基总数的34%,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DNA聚合酶
B. 分子复制两次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9900个
C. ④处指的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D. 子代中含15N的DNA分子占1/2
【答案】B
【解析】
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该题涉及的知识点是DNA分子的化学组成成分,DNA分子的结构特点,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方式和条件,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结合题图信息,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复制时作用于③处的酶为解旋酶而不是DNA聚合酶,A错误;由题意知,DNA分子中A+T占碱基总数的34%,则C+G占66%,DNA分子中G=C=5000×2×66%÷2=3300个,该DNA分子复制2次增加3个DNA分子,需要的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是3300×3=9900个,B正确;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所以④处指的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C错误;由题图可知,该DNA分子中的两条链一条含有15N,一条含有14N,若该DNA分子在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2次形成的4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含有15N,即占1/4,D错误。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研究了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后,画出了如图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若图Ⅰ所示为食物网,生产者是F,G代表分解者
B. 若图Ⅱ表示人的体液各部分的关系,甲是组织液,当人感染了某病毒痊愈后,能在甲中发现T细胞和B细胞分化成的记忆细胞
C. 野外生存训练时,探险者食用了馒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喝到水,随后他的血液中含量明显增多的激素可能有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
D. 若图Ⅲ表示碳循环,B代表大气中的C02库,C表示消费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如图1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比例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某动物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象.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C段形成的原因是( ),DE段形成的原因( )
A.DNA复制 \ 着丝点分裂B.DNA复制 \ DNA复制
C.着丝点分裂 \ 着丝点分裂D.着丝点分裂 \ DNA复制
【2】图2中( )细胞一定处于1图中的CD段
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
【3】若甲细胞处于I图中的DE段,则①和④是( )
A.姐妹染色单体B.非同源染色体
C.同源染色体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
【4】图2中丁细胞的名称是( )
A.次级精母细胞B.次级卵母细胞
C.第一极体D.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
【5】如果丁细胞中的M为X染色体,则N一定是( )
A.X染色体B.Y染色体C.常染色体D.不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B. 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
C. 神经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 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金茶花是中国特有的观赏品种,但易得枯萎病,使其观赏价值降低。科学家在某种植物中找到了抗枯萎病的基因,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了抗枯萎病的新品种金茶花。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和②结合能形成③,首先均要用__________________处理抗病基因和质粒上特定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_,使两者露出相同的黏性末端,再用_________________将二者连接形成③。
(2)形成③的过程是___________,它是实施基因工程的第二步,也是基因工程的__________,一个③的组成,除了目的基因外,还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④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则将此抗病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还可以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种方法。
(4)经培养长成的植株⑦具备了抗病性,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玉米种子发芽早期,CO2释放量是O2吸收量的1.5倍,说明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强
B. 白鼠吸入18O2后,尿中的水有H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含18O
C. 罐头盖顶若隆起,其内食品则不能食用,很可能是需氧微生物呼吸产生了CO2
D. 给水稻提供14CO2,则其根细胞在缺氧状态下有可能出现14C2H5O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