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为一人工种子。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人工种子是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
B.人工胚乳中含有胚状体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C.同一批次的人工种子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胚状体是由未分化的,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的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水体污染已是世界性问题。为探究菖蒲(一种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作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从4个不同地点采集生活污水(1号)、工业污水(2号)、混合污水(3号)、人工池塘水(4号)。
②分别测定4种水样的BOD(即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微生物分解所需要的总氧量)和总氮含量。
③取等量的上述4种水样,分别加入到4个相同的透明玻璃容器中,再将等重量的4份菖莆分别在4个容器中水培养15 d,定期观察、记录。结果表明菖莆在各种水样中生长良好。
④取经过菖蒲处理的4种水样,再次测定其BOD(单位:mg·L-1)和总氮含量(单位:mg·L-1),数据整理后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4种水样中,有机污染物浓度最高的是____▲____。4号在实验中起____▲____作用。
(2)该实验中,可以通过观察菖蒲的____▲____等生理指标来比较其在各种水样中的生长态势。
(3)其他研究发现,水浮莲、水花生、金鱼藻等湿地植物对污水的净化效果与菖蒲相似。但在实际操作中,对水浮莲、水花生这类外来物种的应用必须谨慎,以防止它们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危害。原因是这些物种____▲____。
(4)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探究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实验自变量:不同pH的酸雨。
②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
③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写出3种即可)
第一种:____▲____。
第二种:____▲____。
第三种: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34.(9分)已知某植物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为获得矮秆抗病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育种方案,部分过程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并回答:
(1)据图分析,F1植株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是 。
(2)理论上说,F1植株上所结种子长出的植株构成的每个株系中,表现型有 种,其中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植株占 。每个株系中高秆和矮秆的表现型之比为 。
(3)研究人员发现,所有株系中有一株系(甲)种植后全部表现为高秆,据此推断F1植株中有纯合高秆。分析可能有两种原因:一是由于人工杂交过程中去雄不彻底而造成母本自交;二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矮秆基因发生了突变。研究人员现通过分析甲株系的抗病性状来探究原因。首先对甲株系进行 的处理,之后观察植株是否有抗性。若甲株系的表现型为 ,推测其基因型是 ,可能原因是母本自交;若甲株系表现型为 ,其基因型是 ,则可能原因是父本的矮秆基因发生了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07年江苏单科生物高考(解析) 题型:简答题
选做题(7分)
本题有A、B两题,请任选一题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作答,并把所选题目对应字母后的方框涂满涂黑。
A题.发酵工程在工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结合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实际,回答相关问题。
(1)人工控制微生物代谢的措施包括 和 。目前采用①________已经选育出不能合成高丝氨酸脱氢酶的 新菌种。
(2)在发酵过程中,产物源源不断地产生。这说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生产采用了 的发酵方式。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赖氨酸或谷氨酸的发酵菌种为 ,常需增加通氧量。当发酵生产的产品是代谢产物时,还要采用② 等分离提纯的方法进行提取。
B题.很久以前科学家在土壤中发现了某种细菌能制造一种对昆虫有毒的蛋白质,当时许多人就想把编码这一蛋白质的基因(抗虫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以降低昆虫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20世纪90年代,美国科学家采用基因工程技术首次培育出抗虫玉米新品种。下图为这一转基因玉米的主要培育过程。
(1)获得特定目的基因的途径除了从该细菌中直接分离抗虫基因外,还可以 。将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必须用 酶和DNA连接酶。在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有 等,而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例如应具有 以便进行筛选。
(2)由转基因玉米细胞经过 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发育成胚状体和试管苗。若要制备转基因玉米的人工种子,可选择上述实验过程中的 再包裹合适的 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