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亲本光颖抗锈病基因型为ddRR,毛颖不抗锈病基因型为DDrr,毛颖对光颖为显性,抗锈病对不抗锈病基因为显性,F1代基因型为DdRr.
解答 解:(1)由于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光颖抗诱病和毛颖不抗锈病杂交,F1代全为毛颖抗锈病,由光颖和毛颖杂交,F1全为毛颖,可知毛颖对光颖为显性;同理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所以F1的基因型是DdRr,产生的配子类型是DR、Dr、dR、dr,比例为1:1:1:1. 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为毛抗和光不抗:毛抗的基因型为D_R_=$\frac{3}{4}$×$\frac{3}{4}$=$\frac{9}{16}$.光不抗的基因型ddrr=$\frac{1}{4}$×$\frac{1}{4}$=$\frac{1}{16}$,所以F2中表现型与亲本表现型不同的个体所占比例是$\frac{9}{16}$+$\frac{1}{16}$=$\frac{10}{16}$=$\frac{5}{8}$.
(2)由上题分析已知F2代中毛颖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frac{9}{16}$,其中有1份是纯合子,8份是杂合子,所以F2代毛锈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frac{1}{9}$.
(3)已知F1的基因型是DdRr,F2中DDRR的比例是$\frac{1}{4}$×$\frac{1}{4}$=$\frac{1}{16}$,所以F2中要获得DDRR的小麦10株,F2群体理论上至少应有10÷$\frac{1}{16}$=160株.
(4)由题意分析可知,本题就是求ddRr或ddRR同DdRr杂交,出现ddRR的几率.在F2中出现ddRR的几率是$\frac{1}{16}$,出现ddRr的几率是$\frac{1}{8}$,所以这两种基因型中ddRR占$\frac{1}{3}$,ddRr占$\frac{2}{3}$,同DdRr杂交后代出现ddRR的几率=($\frac{1}{2}×\frac{1}{2}$)×$\frac{1}{3}$+($\frac{1}{2}×\frac{1}{4}$)×$\frac{2}{3}$=$\frac{1}{6}$.
故答案为:
(1)基因的自由组合 毛颖 抗锈病 DR:Dr:dR:dr=1:1:1:1 $\frac{5}{8}$
(2)$\frac{9}{16}$ $\frac{1}{9}$
(3)160
(4)$\frac{1}{6}$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培养了学生析题解题、综合应用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届甘肃兰州第一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教师版) 题型:选择题
某种有机小分子主要含有C、H、O、N、P元素,这种有机小分子可能是
A、氨基酸
B、脱氧核苷酸
C、核酸
D、牛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江西九江第一中学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图甲表示某植物的某种生理活动,图乙表示该植物在不同的光照强度条件下,吸收O和O释放量的状况,请据图回答:
(1)图甲反应进行的场所是 ,其中A表示 。
(2)若光照突然加强,三碳化合物的含量 (增加、减少或不变)。
(3)当光照强度处于图乙中的a点时,该植物生理活动的特点是 。
(4)若图乙是CO2浓度为0.3%条件下测得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CO2浓度下降到0.1%时,a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HIV病毒主要攻击B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 |
B. | 在细胞免疫中,B细胞分化仅形成浆细胞和特异性抗体 | |
C. |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由皮肤、黏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等构成 | |
D. | T细胞受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③④ | B. | ①③④ | C. | ①③④⑤ | D. | ①②③④⑤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光合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B. | 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 ||
C. | 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 D. | 光合作用需以二氧化碳作原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形态结构发生变化,常变为球形 | |
B. | 畸形分化,体积减小 | |
C. | 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细胞彼此间的黏着性减少 | |
D. | 能无限增殖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