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为小麦的四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 A→D方向所示的途径称为________育种,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其中从F1到F2再到Fn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后代__________的比例。图中A→B→C 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_育种,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比较两种育种方式,后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E育种方法获得优良性状品种是不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答案】杂交 基因重组 纯合子 单倍体 染色体变异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花药离体培养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低频性,多害性) 秋水仙素 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D为杂交育种,A、B、C为单倍体育种,E为诱变育种,F为多倍体育种。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
(1)A为杂交,D为自交,所以A→D方向所示的途径称为杂交育种,其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其中从F1到F2再到Fn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后代纯合子的比例。根据分析可知,图中B为花药离体培养,C为秋水仙素加倍处理,故A→B→C的途径表示单倍体育种,其育种原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单倍体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的年限。
(2)单倍体育种中B常用的方法为花药离体培养。
(3)E为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突变的频率低,所以通过诱变育种不易获得优良性状的品种。
(4)C和F均为染色体加倍处理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由于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蝗虫(雄性2n=23,XO;雌性2n=24,XX)染色体数目较少而大,且多为端部着丝点,易于观察,故常利用雄蝗虫的精巢压片法制作细胞分裂时相观察的标本。图1~3是从多个显微图像中选出的三个处于不同的分裂中期图像。请分析回答:
(1)将采集的蝗虫精巢适当处理后移入固定液(甲醇∶冰醋酸=3∶1)中固定,一段时问后取出,用解剖针挑破曲细精管,使细胞溢出,然后经________→制片后,观察分析染色体的________。
(2)图2中X染色体并未像常染色体一样正常排列在赤道面上,推测出现这种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1是处于________(填细胞分裂方式)中期细胞的染色体。与图3处于同一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可能有________种形态。
(4)研究发现,某些化学因素的刺激可以影响减数分裂过程的完成。在采集精巢前对蝗虫活体适量注射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抑制________,使细胞停留在分裂中期,从而获得较多的中期分裂相。
(5)为了解一天中蝗虫减数分裂是否存在分裂最旺盛的时段,研究小组应在______________捕获同种蝗虫并采集精巢,规范制作临时装片,对每个装片选取多个视野进行观察,比较不同装片中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二倍体动物某个精原细胞形成精细胞过程中,依次形成四个不同时期的细胞,其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形成乙过程中,DNA复制前需合成rRNA和蛋白质
B. 乙形成丙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着丝粒不分裂
C. 丙细胞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或Y染色体
D. 丙形成丁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组数减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渔民将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混合立体放养、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合理解释是
A. 它们的食性几乎完全相同 B. 它们生活水层不相同
C. 充分利用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理论 D. 充分利用了群落的水平结构理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mmol·L-1) |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0 | 5.31 |
0.4 | 5.00 | 5.24 |
A. 图中的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 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C. 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D. 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酶的固定化是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科研人员用海藻酸钠作为包埋剂来固定小麦酯酶,以研究固定化酶的相关性质和最佳固定条件。酶活力为固定化酶催化化学反应的总效率,包括酶活性和酶的数量。如图甲、乙、丙为部分研究结果。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由甲图可知,固定化酶比游离酶对温度变化适应性更强
B. 由乙图可知,浓度为3%的海藻酸钠包埋效果最好
C. 由丙图可知,固定化酶一般可重复使用3次,之后若继续使用则酶活力明显下降
D. 固定化酶的酶活力较高,主要原因是增加了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利用葡萄汁发酵生产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下列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 高浓度酒精对酵母菌有抑制作用
B. 葡萄汁中的营养物质不足
C. 发酵液中pH逐渐降低影响酶活性
D. 氧气过少导致酵母菌无法进行细胞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人体口腔上皮细胞转移至不同浓度(Ⅰ、Ⅱ、Ⅲ)的三种盐溶液中,结果如下图所示,这三种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
A. Ⅰ>Ⅱ>Ⅲ
B. Ⅰ<Ⅲ<Ⅱ
C. Ⅰ<Ⅱ<Ⅲ
D. Ⅱ>Ⅰ>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有关ADP转化成ATP时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1分子ATP中含有_____个高能磷酸键。
(2)图中的a、b分别代表_____、_____。
(3)c指_____。
(4)在动物肌细胞中,进行②反应时,能量来自_____。
(5)①②反应进行时所需要的酶一样吗?________ 。
(6)进行①反应时能量用于_____,进行②反应时能量用于_____,由此可见能量是_____,物质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