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增加的原因是(  )
A、DNA的复制
B、染色单体的形成
C、着丝粒的分裂
D、纺锤体的形成
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专题: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
(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
(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 解:A、DNA的复制导致DNA数目加倍,但不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A错误;
B、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出现染色单体后每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但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变,B错误;
C、着丝点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
D、纺锤体形成于前期,此时染色体数目不变,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出准确的判断.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苏云金杆菌(Bt)能产生具有杀虫能力的毒素蛋白.如图是转Bt毒素蛋白基因植物的培育过程示意图(ampr为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图中①的DNA用HindⅢ、BamHⅠ完全酶切后,反应管中有
 
种DNA片段.
(2)图中②表示HindⅢ与BamⅠ酶切、DNA连接酶连接的过程,此过程可获得
 
种重组质粒;如果换用BstⅠ与BamHⅠ酶切,目的基因与质粒连接后可获得
 
种重组质粒.
(3)目的基因插入质粒后,不能影响质粒的
 

(4)图中②过程所用的酶为
 
,作用部位为
 

(5)已知转基因植物中毒素蛋白只结合某些昆虫肠上皮细胞表面的特异受体,使细胞膜穿孔,肠细胞裂解,昆虫死亡.而该毒素蛋白对人类的风险相对较小,原因是人类肠上皮细胞
 

(6)生产上常将上述转基因作物与非转基因作物混合播种,其目的是降低害虫种群中的
 
基因频率的增长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中甲、乙细胞及物质A可以分别表示为(  )
A、效应T细胞、被病原体侵染的细胞、抗体
B、传出神经元、传入神经元、神经递质
C、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促甲状腺激素
D、甲状腺细胞、神经细胞、甲状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生物种群的一种性状的基因型为Aa,在一次剧烈的地壳运动后,该生物种群分为三个互不联系的小种群甲、已、丙.一段时间后甲种群中部分个体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变异产生的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乙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逐渐升高,丙种群中出现了新的等位基因a1.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种群中发生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B、丙种群出现新的基因a1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乙种群发生了进化,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D、剧烈的地壳运动后,甲、乙、丙三个种群成了三个不同的物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蜉蝣是水生生物,它们在发育为成体时最易被天敌捕食,因为这个时候它们从水中飞出进行交配和产卵.每天从水中飞出的蜉蝣数量和它们被捕食的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蜉蝣的捕食者是初级消费者,位于第二营养级
B、从6月2~9日,每天蜉蝣的被食量稳步下降
C、从6月2~9日,每天飞出的蜉蝣数量稳步上升
D、某天飞出的蜉蝣越多,某一个体蜉蝣被捕食的可能性就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提倡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下图所示为人体运动强度与血液中乳酸含量和氧气消耗速率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为有氧呼吸,bc段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cd段为无氧呼吸
B、运动强度大于c后,肌肉细胞CO2的产生量将大于O2消耗量
C、无氧呼吸使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散失,其余储存在ATP中
D、若运动强度长时间超过c,会因为乳酸大量积累而使肌肉酸胀乏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槲寄生是一种特殊的植物,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它的根特化,导管直接与其他植物如榆、杨的导管相连,从榆、杨身上获得水和无机盐,它还能分泌一些物质引起榆、杨顶枝枯死,叶片早落,使自己有机会接触到充足阳光.棕头鸦雀以槲寄生果实为食,同时为槲寄生传播种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榆树(杨树)→槲寄生→棕头鸦雀是一条食物链
B、槲寄生和榆、杨也存在竞争关系
C、槲寄生从榆、杨身上获得营养,是消费者
D、槲寄生的分泌物是具有调节功能的植物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细叶按为原产于澳大利亚的喜光耐旱高大乔木,蛤蒌是我国南方地区生长在树林中半阴处的常见植物.图甲为这两种植物在温度、水分均适宜的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的比值( P/R)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表示细叶按的曲线是
 

(2)当光照强度 为 a时,B植物有机物的积累速率
 
(“大于零“、“小于零“、“等于零“)…光照强度在c点之后,限制B植物P/R值增大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3)若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突然从d变为b,则短时间内.A植物叶肉细胞中的C3
 

(4 ) 科研人员设想,在细叶按人工林下种植经济作物,这样既能充分利用土壤和光照等资 源,也能提高细叶按人工林群落的
 
.据 此,研究了细叶按凋落叶对蛤蒌幼苗的影响,部分研究 结果见图乙,请据图回答:
①在凋落叶量为30( g/kg土壤)时,主要影响了蛤蒌幼苗光合作用过程中的
 
速率,判断的依据是
 
;在凋落叶含量为90( g/kg土壤)时,C3生成速率下降,说明蛤蒌幼苗对
 
的利用下降.
②研究表明,细叶按的凋落物对当地多种植物的影响与对蛤蒌幼苗的影响相同.
因此,若在该地区大面积种植细叶按,会降低当地生态系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水对生物体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越大,代谢强度就越大,抗性也越大
B、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细胞器均可产生水
C、相同质量的糖类、脂肪,彻底氧化分解时生产水最多的是糖类
D、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升高温度,结合水可转化为自由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