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1.蟑螂喜好在夜间出来活动.科学家把蟑螂放在实验室里,人为地将实验室的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一个星期,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时间活动(尽管实际上是白天).这个实验说明(  )
A.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
B.行为信息可以影响蟑螂的行为
C.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的改变
D.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

分析 尽管实际时间为白天,但反复提供一个倒置的物理信息,引起蟑螂的活动时间发生改变,说明蟑螂感受到了白天、黑夜这种物理信息.

解答 解:A、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物理信息,并未说明信息传递的作用,A错误;
B、光属于物理信息,并非行为信息,B错误;
C、白天和黑夜的不同主要在于光的强弱不同,光属于物理信息,C正确;
D、该实验只是说明蟑螂能感受光信息,并不能说明蟑螂可以感受一切信息刺激,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只要考生识记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种类和作用即可正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我市葡萄种植基地为解决葡萄滞销易腐烂问题,引进果酒、果醋生产线进行葡萄的深加工,获得了较好效益,其生产流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在筛选菌种A时,需要在接种前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葡萄果汁进行灭菌,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菌种,可以采用甘油管藏方法.
(2)在纯化菌种A时接种了5个平板,每个平板均接种了0.1mL样品的培养,气质乙平板的菌落分布如图,纯化菌种A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推测出现平板乙可能的操作失误是涂布不均匀.其余的甲、丙、丁、戊平板的菌落数分布是180、220、200.则样品中菌种A的数量为2000个/mL,用该方法统计的结果,一般低于(低于、高于)实际值.
(3)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制取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这些植物激素一般需要实现单独配置成母液保存备用
(4)将葡萄加工成果汁时,为提高果汁的常量和品质,应加入适量的果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这些酶能破坏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填细胞结构).若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电泳迁移率完全取决分子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TP是高能磷酸化合物,水解成ADP后就不含高能磷酸键了
B.植物根尖细胞中能合成ATP的场所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萤火虫发光的原理是ATP水解后释放的能量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直接转化为光能
D.剧烈运动时,人体内ATP含量远远高于安静状态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提取色素时需使用95%的乙醇
B.含量最多的叶绿素a呈现黄绿色
C.叶绿素比类胡萝卜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
D.研磨时若不加入碳酸钙得到的色素带可能只有两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除哪项外都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  )
A.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
B.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C.海洋和森林等生态系统能激发创作的灵感
D.蝉蜕是一种动物性药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科学家常用哺乳动物红细胞作材料来研究细胞膜的组成,是因为(  )
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细胞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容易观察到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核膜、线粒体膜等膜结构
C.哺乳动物红细胞在水中容易涨破
D.哺乳动物红细胞容易得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癌症患者晚期发生癌细胞扩散,这是因为(  )
A.细胞膜具有流动性B.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
C.癌细胞的形态变为球形D.癌细胞体积较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如图所示为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E是生态系统中的次级消费者B.完成B→A和F→A的生理过程相同
C.D体内能量最多可以有20%传递给CD.信息传递只能发生在E、D、C、B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分析下列有关资料,回答问题并完善实验设计方案.
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进行了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假设】:
(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可).
【实验步骤】:
(2)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非工业污染区B,然后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过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实验结果如图】
【结论】:(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分析与讨论】:
(5)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合理给分).
已知桦尺蛾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为了进一步探究桦尺蛾的黑色与浅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有人将一对黑色蛾与浅色蛾杂交,F1中黑色蛾与浅色蛾的数量比为1:1.请利用F1的蛾,在此基础上设计遗传实验完成【探究】.
【实验步骤】:
(6)选择F1的雌雄黑色蛾(或浅色蛾)杂交,然后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
若选择浅色蛾,后代出现黑色蛾,则浅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浅色蛾,则浅色为隐性性状).
【结果与分析】:
(7)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