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是
A.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统计每一时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能比较细胞周期各时期的时间长短 |
B.在鉴定还原糖时为避免样液本身颜色的干扰,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甘蔗提取液 |
C.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能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 |
D.在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能说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 |
A
解析试题分析: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通过比较每一时期细胞数占细胞总数的比例看各时期的时间长短,A正确;在鉴定还原糖时,应选取接近白色或无色的还原糖,甘蔗不是还原糖,B错误;将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置于黑暗且缺氧的环境中,用极细光束照射后,细菌集中于有光照的部位,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氧气,C错误;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的特点,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光合作用、基因的表达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为叶绿体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1与2均有选择透性 |
B.碳反应是在4中进行的 |
C.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仅存在于3上 |
D.4中进行的反应能使NADP+增加,不能使ADP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某植物纯合的蓝色品种与纯合的红色品种杂交,F1全为蓝色,F1自交,F2为9蓝∶6紫∶1红。若将F2中的紫色植株用红色植株授粉,则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 )
A.2红∶1蓝 | B.2紫∶1红 | C.2红∶1紫 | D.3紫∶1蓝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体外培养小鼠体细胞时,发现细胞分为3种类型:甲类细胞核DNA量是乙类细胞的两倍,丙类细胞核DNA量介于甲乙两类细胞之间。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甲类细胞均处于分裂期,在三类细胞中所占比例最大 |
B.乙类细胞无分裂能力,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 |
C.丙类细胞已经进入衰老期,将停止细胞分裂 |
D.用药物抑制细胞的DNA复制,乙类细胞比例将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和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
B.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免疫防御功能低下 |
C.神经细胞上神经冲动的传导都以局部电流为前导 |
D.激素和抗体都具有特异性,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①~⑥表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⑤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⑤过程发生在内质网 |
B.若②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其不具有物种的特异性 |
C.若④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④这类物质只存在于动物细胞 |
D.若⑥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③只存在于动物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C同化的过程 |
B.用样方法测量福寿螺的种群密度 |
C.摩尔根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 |
D.孟德尔用假设演绎法研究遗传规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新华网报道,科学家发现一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包括蜈蚣在内的千足虫。与普通蜣螂相比其部分结构也发生变化: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千足虫内脏;后腿较蜷曲,便于捕猎千足虫。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该蜣螂与普通蜣螂肯定已经产生了生殖隔离 |
B.与普通蜣螂相比,该蜣螂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
C.该蜣螂在生态系统中仅作为捕食者而存在 |
D.该蜣螂头部和后腿结构发生变化,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码的抗冻蛋白具有11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鱼基因组测序 |
B.将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区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
D.应用DNA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