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用以下4种细胞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个体中,遗传物质全部来自一个亲本的方法是(  )
A.细胞核移植B.细胞融合C.动物胚胎移植D.动物细胞培养

分析 植物组织培养是用植物组织或细胞离体培养成一个个体,其体内遗传物质来自于同一个细胞,即一个亲本;细胞融合、胚胎移植(胚胎可来自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体外受精技术等)和细胞核移植形成的新个体的遗传物质均来自两个亲本.据此答题.

解答 解:A、细胞核移植形成的新个体的核遗传物质来自供核生物,细胞质遗传物质来自受体,A错误;
B、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含有两个亲本的全部遗传物质,B错误;
C、动物胚胎移植形成的新个体的遗传物质来自两个亲本,C错误;
D、动物组织培养的生理基础是细胞增殖,其后代的遗传物质只来自一个亲本,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细胞融合和胚胎移植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准确判断这些技术形成的新个体的遗传物质来自一个亲本还是两个亲本,再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为了寻找更为理想的“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材料以及探究不同材料适宜的取材时间,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1  剔除大蒜蒜瓣和红葱的老根,置于装有适量清水的烧杯中,在20~25℃下培养,每2d更换一次清水.
步骤2  待大蒜和红葱的须根长出后,每24h测量须根长度,记录并处理数据.结果如图1.
步骤3  若干天后,从8:00~16:00,每2h取生长健壮的须根根尖制成临时装片.观察时随机选取30个视野,统计各视野中分裂期细胞数以及细胞总数,并计算细胞分裂指数(分裂期细胞数/细胞总数).结果如图2.分析回答:
(1)绘制图1所依据的数据,应该是同一时间测得的须根长度的平均值.
(2)步骤3中,制作根尖临时装片的解离液是盐酸和酒精混合液.
(3)若以洋葱为材料进行本实验,解离的目的是使细胞彼此分离,容易观察,视野中观察到的大部分细胞处于间期,如果要观察染色体数目,则最好选择中期的细胞.
(4)根据本实验结果,最适宜的材料及取材时间是红葱、上午10:00左右取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轻松和愉快的心情会使T细胞提高对病毒、肿瘤的监控,间接引起抗体生成能力的升高,使人的免疫能力增强.这表明不健康的心态会导致(  )
A.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丧失B.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降低
C.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丧失D.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主要特征是(  )
A.染色体自我复制
B.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C.着丝点分裂为二,两个染色单体分开
D.染色体恢复成染色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科学家将雌黑鼠乳腺细胞的细胞核移入白鼠去核的卵细胞内,待发育成早期胚胎后移植入褐鼠的子宫内,该褐鼠产下小鼠的体色和性别是(  )
A.黑   雄B.褐   雌C.黑   雌D.白   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有关基因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基因治疗遵循基因突变的原理
B.将目的基因与载体结合在一起,需要用到两种工具酶
C.基因工程技术可从根本上改变作物特性
D.即使检测出受体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也不能说明基因工程就一定成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某雄性生物体细内的DNA含量为2a,如图表示减数分裂、受精作用及受精卵的有丝分裂过程的DNA变化.据图回答:

(1)从A到G表示的是减数分裂过程;曲线由J到O表示的是有丝分裂过程.
(2)能表示初级精母细胞的时期是C~D(用字母表示);E时期的细胞叫次级精母细胞;G时期的细胞称精细胞.
(3)由A→C,DNA的含量增加一倍,是因为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由D→E,DNA的含量又减少一半,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由F→G,DNA含量再减少一半,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
(4)由H→I,DNA的含量又增加一倍,恢复到原来的数目,是因为受精作用.I时的细胞称为受精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的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B.经免疫后再提取脾细胞,经①形成的杂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单一抗体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现代人类在预防与诊疗传染性疾病过程中,经常使用疫苗和抗体.已知某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为RNA病毒,该病毒表面的A蛋白为主要抗原,其疫苗生产和抗体制备的流程之一如图:

(1)过程①代表的是逆转录,过程①所需原料为四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
(2)过程⑦采用的实验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获得的X是杂交瘤细胞.浆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至少需经2次筛选才能选出产生所需单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要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体外培养,培养时配置的培养基是液体(填“固体”或“液体”)培养基,其成分与培养植物相比不同的是含有葡萄糖和动物血清等.
(3)若将含有A基因的受体细胞在体外培养时,必须满足无菌无毒、营养、(适宜的)温度和pH、气体环境等条件,才能使细胞大量增殖,其中培养环境中的空气必须加5%的CO2,目的是为了维持培养液的pH.若受体细胞是受精卵,则需将其在体外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将其移入到母体子宫,培育成转基因动物.转基因动物可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A蛋白.
(4)对徤康人进行该传染病免疫预防时,可选用图中基因工程生产的A蛋白制成的疫苗.对该传染病疑似患者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的核酸(基因)序列进行比较;或用图中的抗A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检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