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细胞呼吸是细胞重要的生命活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细胞细胞呼吸中,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相等,则该细胞没有发生无氧呼吸
B.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之比在1和4/3之间,则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
C.酸奶、果酒、使用透气的创可贴、中耕松土都利用了细胞呼吸的原理
D.细胞呼吸过程中每个阶段不都有ATP的合成

分析 1、糖类和脂肪均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氧化分解产生CO2、H2O,同时释放能量.但脂肪中氢的含量远远高于糖类,因此进行有氧呼吸时,脂肪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小于吸收的氧气量.
2、无氧呼吸:C6H12O6$\stackrel{酶}{→}$2C2H5OH+2CO2+能量,
有氧呼吸:C6H12O6+6O2+6 H2O$\stackrel{酶}{→}$6CO2+12H2O+能量.
3、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
1)种植农作物时,疏松土壤能促进根细胞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主动吸收.
2)利用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的原理酿酒,利用其发酵产生二氧化碳的原理制作面包、馒头.
3)利用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的原理制作酸奶、泡菜.
4)稻田中定期排水可防止水稻因缺氧而变黑、腐烂.
5)皮肤破损较深或被锈钉扎伤后,破伤风芽孢杆菌容易大量繁殖,引起破伤风.
6)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是不致因剧烈运动导致氧的不足,使肌细胞因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引起肌肉酸胀乏力.
7)粮食要在低温、低氧、干燥的环境中保存.
8)果蔬、鲜花的保鲜要在低温、低氧、适宜湿度的条件下保存.

解答 解:A、如果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相等,说明该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由于脂肪的碳氢比例高,进行有氧呼吸时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小于氧气的消耗量,因此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相等,也可能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A错误;
B、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底物是葡萄糖,如果只进行有氧呼吸,则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之比为1,如果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强度相等,则CO2的产生量和O2的消耗量之比等于$\frac{4}{3}$,因此比值在1和$\frac{4}{3}$之间时,有氧呼吸分解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多,B正确;
C、酸奶(乳酸菌的无氧呼吸)、果酒(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使用透气的创可贴、中耕松土都利用了细胞呼吸的原理,C正确;
D、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没有能量的释放,因此没有ATP的产生,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细胞呼吸的过程以及原理的应用等,要求考生能够掌握不同底物氧化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消耗的氧气量,识记细胞呼吸的化学反应式,掌握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河南南阳方城一中五校联考高一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如图为某细胞的部分结构及蛋白质转运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不能穿过 进入细胞核,表明这种转运具有 性.

(2)细胞膜选择透过性的分子基础是 具有疏水性和 具有专一性.

(3)若该细胞是最高等植物的叶肉细胞,则图中未绘制的细胞器有

(4)研究表明硒对线粒体膜有稳定作用,可以推测人体缺硒时下列细胞中最易受损的是 (填序号)

①肪细胞 ②淋巴细胞 ③心肌细胞 ④口腔上皮细胞

(5)通常采用3H标记的氨基酸来研究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过程.这一技术使研究者能确定放射性物质在细胞内的位置,这一技术的名称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有关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
A.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
B.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
C.图乙茎的3、4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左侧和右侧
D.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是叶绿体中光合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根据图回答:

(1)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图中A、B依次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A、B阶段的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和基质.
(2)光合作用合成物质③所需能量来自光能,物质③中的化学能将直接用于图中物质[5](CH2O)的合成([]中填图中序号,横线上填名称).
(3)假如白天突然中断了图中④物质的供应,叶绿体中首先积累起来的物质是C5
(4)A阶段为B阶段提供[2][H],[3]AT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很多癌症只有当个别细胞脱离主要的肿瘤,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身体中其他的地方才会形成继发性肿瘤,造成致命的危害.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活体实验,将癌细胞通过静脉注射入小鼠体内,发现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均能“杀死”血管壁中的特定细胞(内皮细胞)并跨越内皮细胞屏障,从而离开血管建立起转移癌(如图1所示).

(1)为证实该发现,研究者在离体条件下做了细胞培养实验加以验证:
①将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物质加入培养瓶中,该培养某往往还需添加动物血清等特殊物质,以保证营养成分的全面.
②向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肿瘤细胞和内皮细胞;向对照组中加入等量的内皮细胞,一段时间后,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两组细胞的死亡率.
(2)研究者进一步揭示了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机理(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
①在血管壁内皮细胞表面存在一种信号转导分子--DR6(死亡受体6),当癌细胞接触到内皮细胞时,癌细胞表面的信号转导分子--APP便会激活DR6,这标志着癌细胞开始对血管壁进攻.
②与坏死不同,程序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由死亡受体介导,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需要依赖溶酶体(细胞器)参与才能完成细胞自吞噬.
(3)研究者推测:癌细胞诱导内皮细胞死亡的过程为程序性死亡,且该过程能够被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阻断.
①欲证明该推测成立,研究者利用两种细胞信号转导抑制剂设计了三组实验,其中的两个实验组中应分别添加DR6和APP的抑制剂.
②通过观察,若出现内皮细胞死亡减少的实验现象,则证明研究者的推测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赤霉素可以培育无籽葡萄
B.乙烯因物种而异能促进或抑制根、叶的生长和发育
C.适宜浓度赤霉素可以促进种子萌发
D.不同浓度生长素处理插条的生根效果均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有关现象及方法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以小便浸之…以泥封树枝,则生根”--赤霉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红柿摘下,每篮用木瓜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生长素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C.“螟蛉有子,蜾蠃负之”--螟蛉与蜾蠃之间是捕食关系,此过程中能量由蜾蠃流向螟蛉
D.“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荧光素接受ATP提供的能量被激活后发生的化学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区分小球藻与蓝藻的主要依据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两者都可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是都含有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以及光合色素(叶绿素也可).
(2)黑暗条件下,向试管中通入18O2,则一段时间后,18O能(能或不能)出现在CO2中,原因为氧气中的氧进入水中,水中的氧再进入到二氧化碳中.
(3)若在密闭且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测定A、B试管中氧气的变化,初始氧气浓度为300mg/L,24h后,A瓶氧气浓度为500mg/L,B瓶氧气浓度为116mg/L,则A试管中,小球藻光合作用合成葡萄糖为15(mg/L•h)
(4)海洋中的藻类植物,习惯上依其颜色分为绿藻、褐藻和红藻,红藻主要吸收蓝紫色光,已知水层对光波中的红橙光部分吸收多于蓝紫光(即到达深层的光线相对富含短波长光),则红藻应分布在海水的深层(填深层或浅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云杉林是我国西南林区的主要地带性森林植被之一,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地云杉林采伐迹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为:采伐迹地→杂草群落→小叶树种阶段→云杉定居阶段→云杉林.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对小叶树种阶段A、B、C三种不同植物种群的年龄组成进行统计,结果分别为增长型、增长型和衰退型,依据该结果,不能判断出在小叶树种阶段物种丰富度的变化情况,原因是年龄组成只能反应种群的发展趋势,不能反应物种数目的变化.
(2)为了加快采伐迹地上云杉林的植被恢复,研究人员用样方法的调查了云杉的种群密度,系统分析云杉在自然条件下,不同发育阶段的死亡数量和致死原因,明确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并根据最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数据预估下一代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3)该地区云杉采伐迹地上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由此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在群落演替复生中,云杉定居阶段与杂草群落阶段相比,其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及信息传递等生态功能增强,使其抵抗力稳定性增强.
(4)云杉是我国的珍贵树种,其木材为白色,纹理通直,材质坚实,是优良的建筑材料、纸浆材料和家具材料,这体现了其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