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和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B.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中,酒精的作用是对小动物进行固定和防腐

C. 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观察染成橘黄色或者红色的脂肪滴需用显微镜

D. 一个渗透系统达到平衡时,漏斗内的溶液浓度仍然可以高于烧杯中的溶液浓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所示,A~C为某动物体三个细胞核内DNA含量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A、B、C三图所代表的细胞发生的变化分别是:A有丝分裂;B减数分裂;C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2)A图d→e和B图d→e的过程中,细胞内的染色体变化的不同点在于:A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B着丝点不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
(3)就C图而言,b→c的变化是由于染色体的复制;h→i的变化是由于受精作用.
(4)下列细胞所处的时期分别是:A图中的b→c有丝分裂间期;B图中的c→e减数第一次分裂.
(5)与A图中的c→d相比,B图中的c→d细胞分裂的显著特点是分裂过程中有联会行为且出现四分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淋巴
B.健康人体内③⑤的渗透压值应该和②④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相当,约为280-310毫渗量
C.图中包括了所有的内环境组成成分
D.图中③表示血浆,凝集原主要存在于③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容易感染的人群主要是那些有机会接触因炭疽热致死的动物尸体及其制品的人,例如牧场工人、屠宰场工人等.对炭疽病疑似患者,可根据噬菌体的宿主专一性,通过实验确诊.
(1)细菌培养和鉴定:采集疑似患者的样本,分离培养,获得可疑菌落.挑选可疑菌落,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5℃环境下培养24小时.取等量菌液分别置于A、B试管中,实验组加入生理盐水配制的澄清噬菌体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置于35℃环境下培养6小时.
(2)回答以下相关问题:
①对配制的液体培养基等需采取高压灭菌方法灭菌;实验所用液体培养基的碳源为有机碳(填“无机碳”或“有机碳”).
②接种可疑菌后,35℃培养24小时,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原因是细菌大量繁殖、细菌代谢产物的积累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同时培养6小时后,实验组液体培养基的浑浊度比对照组低(填“高”或“低”),则可明确疑似患者被炭疽杆菌感染;反之则排除.
③炭疽病的传播途径属于接触传播,通过该途径传播的疾病还有艾滋病、乙肝等.早在1876年德国细菌学家科赫就已分离出炭疽芽孢杆菌.对易感人群,可接种炭疽病疫苗,该疫苗最早是由科学家巴斯德发明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有氧呼吸过程中,氧的作用是(  )
A.与葡萄糖中的碳结合生成二氧化碳B.与H+和电子结合生成水
C.参与酶的催化作用D.氧化葡萄糖形成丙酮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三中高二6月学情调查B卷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水绵、蓝藻、黑藻全部 ( )

A.是真核生物 B.含有叶绿体

C.能进行光合作用 D.能有丝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三中高二6月学情调查B卷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植物体只有体细胞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B.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处于离体状态时才有可能表现出全能性

C.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理论基础

D.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三中高二6月学情调查A卷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人体内,HIV病毒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产生沉淀,被吞噬细胞摄取后彻底水解可得到

A. 核糖、多种氨基酸 B. 磷脂、20种氨基酸

C. 5种含氮碱基、20种氨基酸 D. 4种核糖核苷酸、多种氨基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济宁一中高一下期中模块检测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图甲为某一种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电流表的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