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如图1表示与缩手反射相关的结构,图2是图1中某一结构放大后的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其主要包括
 
 
 
 
 

(2)图2中1表示
 
结构,兴奋只能由2传到4而不能由4传到2的原因是
 

(3)已知图2中1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后膜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使后膜
 
;而另一种药物能够与受体结合,这种药物的效应是使后膜
 
;有些药物的使用,使得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了受体导致疾病,这种疾病属于
 

(4)在缩手反射弧中刺激Ⅲ部位,在Ⅰ、Ⅱ、Ⅳ处那些部位有电位变化
 
,效应器能不能收缩
 
,属不属于反射
 
.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
 
考点: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突触的结构
专题:
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2、图1中A表示感受器,B、C表示突触,D表示效应器.
3、图2结构中,1表示突触小泡,2表示突触前膜,3表示神经递质,4表示突触后膜.
解答: 解:(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其主要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2)图2中1表示突触小泡结构,兴奋只能由2传到4而不能由4传到2的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3)已知图2中1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后膜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效应是使后膜神经元持续兴奋;而另一种药物能够与受体结合,这种药物的效应是使后膜不发生兴奋;使得人体产生的抗体攻击了受体导致疾病,这种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4)在缩手反射弧中刺激Ⅲ部位,由于在突触间的传递时单向的,所以在Ⅰ、Ⅱ、Ⅳ处有电位变化Ⅳ,效应器能不能收缩能,由于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所以不属于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故答案为:
(1)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突触小泡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3)神经元持续兴奋     不发生兴奋     自身免疫病
(4)Ⅳ能    不属于    低级中枢受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
点评: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结构以及神经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细胞中,一定含有Y染色体是(  )
A、人的精细胞
B、公牛体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
C、卵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是(  )
A、中心体、高尔基体、细胞核
B、叶绿体、线粒体、细胞核
C、线粒体、核糖体、液泡
D、线粒体、溶酶体、高尔基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下列结构中,其成分不含磷脂的一组细胞器是(  )
①线粒体   ②叶绿体   ③核糖体  ④细胞核   ⑤内质网   ⑥中心体  ⑦高尔基体.
A、①③B、④⑤C、⑤⑦D、③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肉毒梭菌是致死性最高的病原体之一,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在于其产生的神经麻痹毒素,即肉毒类毒素.它是由两个亚单位(每个亚单位为一条肽链盘曲折叠而成)组成的一种生物大分子,1mg可毒死20亿只小鼠.煮沸1min或75℃下加热5~10min,就能使其完全丧失活性.可能引起肉毒梭菌中毒的食品有腊肠、火腿、鱼及鱼制品、罐头食品、臭豆腐、豆瓣酱、面酱、豆豉等.下面是肉毒类毒素的局部结构简式:

请据此回答:
(1)肉毒类毒素的化学本质是
 
,其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
 

(2)高温可使肉毒类毒素失活的主要原理是
 

(3)由上图可知,该片段由
 
种氨基酸组成,有
 
个肽键,肽键的结构式写法
 
;在形成该片段时要脱去
 
分子水.
(4)一分子肉毒类毒素至少含有
 
个氨基和
 
个羧基,羧基的结构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种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为白色,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Ⅰ.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
 
(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时,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
 
;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是
 

Ⅱ.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
当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
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Ⅲ.现发现这一白花植株种群中出现少量红花植株,但不清楚控制该植物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情况,需进一步研究.
(1)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且红花植株自交后代中红花植株均为杂合子,则红花植株自交后代的
表现型及比例为
 

(2)若花色由D、d,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
①该植株花色为
 
,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
 

②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
 
,红花植株占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
 
(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1横坐标A、B、C、D表示某雌性动物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时期的细胞,图中的a表示细胞数,b、c、d表示三种结构或物质在不同时期的相对数量变化.

(1)据图判断,b、c、d分别指什么结构或物质的数量变化:b
 
,c
 
,d
 

(2)A可能表示的细胞是
 
,C→D表示的过程是
 
分裂.
(3)B→C表示的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是
 
 

(4)请用同样的图示在图2中将有丝分裂后期中的b、c、d四种结构或物质的相对数量表示出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模型建构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以简化和直观的形式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手段.下面为“建立血糖调节模型”的准备和活动步骤等,请分析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1)材料准备:用12张黄色的正面写有“每1L血液中的0.1g葡萄糖”、反面写有“糖原”的卡片作为“糖卡”,用2张红色的上面写有“胰岛素”的卡片作为“胰岛素卡”,用2张绿色的上面写有“胰高血糖素”的卡片作为“胰高血糖素卡”.
(2)活动准备:
①分组:每3人一组,甲保管12张“糖卡”;乙保管“胰岛素卡”和“胰高血糖素卡”;丙负责翻转“糖卡”( 正面朝上,代表葡萄糖,反面朝上,代表糖原,图1).
②准备:甲先将保管的12张“糖卡”取10张正面朝上放在桌子上,代表人体正常血糖水平.
(3)活动步骤:
①模拟吃饭后的反应
A.甲将余下的2张“糖卡”放到桌子上,代表食物中的糖类被消化吸收后血糖浓度升高了;此时人体血糖浓度为
 

B.乙出示1张“胰岛素卡”,代表血糖浓度升高后胰岛素分泌增多;
C.丙将12张“糖卡”中某2张翻转成正面朝下并拿走,代表
 

②模拟运动时的反应:
A.甲从桌子上10张“糖卡”取走1张,表示运动时血糖被消耗而降低了;此时人体血糖浓度为0.9g/L.
B.乙出示1张“胰高血糖素卡”;
C.丙将1张“糖卡”翻转成正面朝上,并放到桌子上,代表
 

(4)模型分析:
①乙代表的器官是
 
,丙代表的器官是肝脏.
②如果要求乙用左手保管“胰岛素卡”,用右手保管“胰高血糖素卡”,则乙的左手代表
 
细胞.
③有人认为以上对血糖调节的模拟是不够完善的,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意见:
 

 

(5)请依据此模型建构活动完成血糖调节的图解式模型.(图2)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在自然环境良好的情况下,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群落中物种组不断变化
B、开始时的物种数目上升,然后趋于稳定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化
D、生态系统有机物不断增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