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图甲是a-银环蛇毒引发机体免疫效应的示意图,图乙是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
(1)细胞①的名称是
 
,细胞③通过
 
过程产生细胞④⑤.细胞④、细胞⑤和物质B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
 

(2)a-银环蛇毒→④→⑤途径中,物质B的产生特点主要是
 

(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同时体内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含量也增加,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有
 

(4)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只能单向传递,这是因为
 

(5)当兴奋传导到⑥处时,其膜内的电位变为
 
.由图乙可知,a-银环蛇毒影响兴奋传递的原因是
 
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专题:
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吞(巨)噬细胞、②是T淋巴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物质A为淋巴因子、物质B为抗体.
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得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者抑制.
解答: 解:(1)a-银环蛇毒属于外毒素,导致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进行体液免疫.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是吞(巨)噬细胞、②是T淋巴细胞、③是B淋巴细胞、④是记忆B细胞、⑤是浆细胞;B淋巴细胞通过增殖分化过程产生浆细胞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和抗体中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的是记忆细胞和抗体.
(2)a-银环蛇毒→④→⑤途径即为二次免疫,二次免疫过程中,抗原刺激记忆细胞,导致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的数量多、速度快.
(3)人被毒蛇咬伤后,产生恐惧感,感觉需要神经系统的参与,而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参与属于体液调节,故使机体出现上述变化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
(4)兴奋时变化为外负内正,由图乙可知蛇毒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的结合,阻碍兴奋传递到突触后膜.
故答案为:
(1)吞噬细胞           增殖、分化            细胞④和物质B
(2)数量多,速度快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4)乙酰胆碱 (或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
(5)正电位        a-银环蛇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阻碍了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
点评:本题以a-银环蛇毒为素材,考查体液免疫的过程、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考查了考生的理解应用能力,从图解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难度适中,解此题的关键除了记住相关的知识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现有600个氨基酸,其中氨基有610个,羧基有630个,则由此合成的4条多肽链中共有肽键、氨基、羧基的数目是(  )
A、599、606、626
B、596、1、1
C、596、14、34
D、596、606、62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二倍体高等植物有多对较为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表.现有一种群,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M若干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N若干株以及其他基因型的植株若干株.回答以下问题:
基因组成
表现型
等位基因
显性结合杂合隐性结合
A-a红化白花
B-b宽叶窄叶
C-c粗茎中粗茎细茎
(1)该植物种群内,共有
 
种表现型,其中杂合红花窄叶细茎有
 
种基因型.
(2)若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常染色体上,则M×N后,F1中红花植株占
 
,中粗茎窄叶红花植株占
 

(3)若植株M体细胞内该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如图所示(不考虑交叉互换),则让植株M自交,F1红花窄叶子代中基因型为AAbbcc比例占
 

(4)若用电离辐射处理该植物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B、b基因从原染色体(如图所示)随机断裂,然后随机结合在C、c所在染色体的上末端,形成末端易位.已知单个(B或b)基因发生染色体易位的植株由于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是高度不育的.现有一植株在幼苗时给予电离辐射处理,欲确定该植株是否发生易位或发生怎样的易位,最简便的方法是:
 

对结果及结论的分析如下(只考虑Bb和Cc基因所控制的相对性状):
①若出现6种表现型子代,则该植株
 

②若不能产生子代个体,则该植株发生
 

③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宽叶粗茎:窄叶细茎:窄叶中粗茎=1:1:2,则B和b所在染色体都连在了C、c所在染色体的上末端,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甲表示细胞膜系统的部分组成在结构与功能上的联系.COP I、COPⅡ是被膜小泡,可以介导蛋白质在A与B之间的运输.图乙是该细胞的细胞膜结构,1,2,3表示膜蛋白.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甲中溶酶体起源于
 
(细胞器名称).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溶酶体还能够分解
 
,以保持细胞的功能稳定.
(2)COPⅡ被膜小泡负责从A
 
(细胞器名称)向B运输“货物”.
(3)图乙中膜蛋白2为粘连蛋白,则在细胞癌变后,其含量的变化是
 

(4)图乙中膜蛋白3为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则其参与的跨膜运输方式可能是
 
,膜蛋白3在行使功能时的变化是
 

(5)若要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
 
做材料,将提取的材料放入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细胞吸水胀破,再用离心法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将膜成分分离提纯后,用
 
可鉴定其中的蛋白质,具体现象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植物的高度由三对等位基因B、b,F、f,G、g共同决定,显性基因具有增高效应,且增高效应都相同,还可以累加,即显性基因的个数与植株高度呈正相关.已知母本高60cm,父本高30cm,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F1的高度是
 
cm,F1测交后代中高度为40cm的植株出现的比例为
 

(2)多次实验结果表明,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总为
2
7
,请推测原因.
 

(3)该种植物叶缘锯齿尖锐与光滑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只有基因都为隐性时才表现为叶缘光滑.已知其中一对是位于1、2号染色体上的D、d,另一对等位基因为A、a,则叶缘光滑的植物的基因型是
 
.请完善下列实验步骤,探究基因A和a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
第一步:选择图中的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种子;
第二步:种植F1种子,待植株成熟让其
 
交,得到子代种子.
第三步:种植第二步的后代种子,待其长出叶片,观察统计
 

结果及结论:
 
,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说明另一对等位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做出的推测正确的有几项(  )

①浓度高于10-6 mol/L的生长素会抑制该植物茎段的生长
②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含量达到M值时,植物开始合成乙烯
③该植物茎中乙烯含量的增加会促进生长素的合成
④该植物茎中生长素和乙烯的含量达到峰值是不同步的.
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某同学用小球做遗传定律模拟实验.该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遗传因子的分离过程
B、实验中Ⅰ、II桶小球总数必须相等
C、该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D、实验重复100次后统计的Dd约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如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分别表示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③→④过程与⑦过程的育种原理不同
B、③过程表示单倍体育种
C、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D、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间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  )
①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②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 
③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 
④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A、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