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成分及功能叙述中,错误的是
线粒体含RNA,能产生ATP和CO2
B.叶绿体中含有DNA,能产生糖类和O2
C.溶酶体含磷脂,能合成多种水解酶
D.内质网含有蛋白质,能参与脂质的形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菏泽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研究发现,植物的Rubicon酶具有“两面性”,C02浓度较高时,该酶催化c5与C02反应,完成光合作用;02浓度较高对,该酶催化c5与02反应,产物经一系列变化后到线粒体中会产生CO2,这种植物在光下吸收02产生C02的现象称为光呼吸。请回答:
(1)Rubicon酶的存在场所为 ,其“两面性”与酶的 (特性)相矛盾。
(2)在较高CO2浓度环境中,Rubicon酶所催化反应的产物是 ,该产物进一步反应还需要 。
(3)与光呼吸相区别,研究人员常把细胞呼吸称为“暗呼吸”,从反应条件和场所两方面,列举光呼吸与暗呼吸的不同:
a:反应条件 。
b:场所 。
(4)若通过实验测定水稻光呼吸速率,方法是:分别在低氧和大气条件下测定水稻 (2分),再根据两种状态之间的差异推算光呼吸的速率。
(5)有人认为光呼吸是有害的过程,理由是_____ 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菏泽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已知桃树中,树体乔化与矮化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蟠桃果形与圆桃果形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以下是相关的两组杂交实验。
实验(一):乔化蟠桃(甲)×矮化圆桃(乙)→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1:1
实验(二):乔化蟠桃(丙)×乔化蟠桃(丁)→F1:乔化蟠桃:矮化圆桃=3:1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以下关于甲、乙、丙、丁四个亲本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届山东菏泽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夏季晴朗的白天植物叶绿体中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的变化情况,下列对这一环境因素的改变分析正确的是
A.突然停止光照
B.突然增加CO2浓度
C.降低环境温度
D.增加光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浙江萧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测试理综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科研小组研究不同密度、不同性比率对雌性小白鼠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组别 | 性比率(雌:雄) | 54日龄雌鼠性成熟率(%) | 雌鼠妊娠率(%) | 幼鼠存活率(%) |
低密度组 (8只/笼) | 1:1 | 100 | 75 | 92.9 |
3:1 | 100 | 63.6 | 91.4 | |
1:3 | 100 | 100 | 79.3 | |
高密度组 (40只/笼) | 1:1 | 90 | 70 | 87 |
3:1 | 80 | 46.7 | 71.4 | |
1:3 | 100 | 70 | 86.1 |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影响小白鼠性成熟的因素只有性比率
B.实验中各雌性小白鼠的繁殖强度无明显差异
C.高密度偏雌性组的低妊娠率可能与性成熟延缓有关
D.偏雌性的性比率有利于该小白鼠种群数量的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6年浙江温州3月普通高中选考科目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都有抗菌作用,此外,卡那霉素还对葡萄细胞有抑制作用。研究人员将Barnase基因(雄性不育基因)转入葡萄细胞,利用卡那霉素和头孢霉素,通过植物克隆方法成功培育出大粒、无核的葡萄新品种。请回答:
(1)构建含Barnase基因、β―葡糖苷酸酶基因和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农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中培养形成 以便鉴定是否混有杂菌,再用 将农杆菌转移至LB 培养基中进行扩大培养。构建重组质粒需要用到的工具酶是 、 。
(2)将经过 的幼嫩葡萄叶片切成小块,浸入农杆菌悬浮液中,4分钟后取出(此时已有较多农杆菌附着在叶片小块上)并接种到固体培
养基中。培养至第3天时,可以看到在叶片小块周围出现 和大量菌落。这时再用头孢霉素处理叶片小块,其目的是 (A.抑制葡萄细胞脱分化 B.促进葡萄细胞再分化 C.杀灭农杆菌 D.
促进农杆菌生长)。
(3)将叶片小块放入卡那霉素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转移至生芽培养基中,待其长出 后,再转移至生根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形成试管苗。卡那霉素培养基起着 作用,植物克隆的技术基础是 。
(4)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中,由于转化细胞对周围的非转化细胞有保护作用,获得的试管苗中可能存在假的转基因试管苗,因此还需对试管苗的 基因的表达产物进行生化检测,才能鉴别出真正的转基因试管苗。
(5)最后,对转基因试管苗还需进行逐渐 湿度的锻炼,使之适应自然环境。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