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是某种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后期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可在①时
C.间期用②表示不恰当
D.③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题图: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②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G1期和末期。
A、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处于有丝分裂G2期、前期和中期,有丝分裂后期不含染色单体,故①不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后期,A错误;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在有丝分裂中期,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中期,B正确;
C、②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能表示间期,C正确;
D、③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D正确。
故选A。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对胚芽鞘、茎枝切段等离体器官均有促进生长的作用。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如图一所示结果。图二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主要由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合成,是一种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B.图二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有促进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促进该过程中酶的活性实现的
C.色氨酸一般是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通过被动运输吸收获得
D.根据图一得出的结论有:IAA和GA均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但IAA的促进效应较GA明显;两种激素同时存在时,有明显增效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示意几组研究生长素产生部位及运输方向的实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琼脂块中都有IAA,①<②B.⑤⑥琼脂块中都有IAA,⑤=⑥
C.③④琼脂块中都有IAA,③=④D.③④琼脂块中含有的IAA与⑤⑥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长势相同、数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品种的大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相同的密闭透明玻璃罩内,在光照、温度等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CO2含量,结果如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0~25min期间,影响甲品种大豆幼苗光合作用强度的主要因素是CO2含量
B.乙植株比甲植株固定CO2的能力强
C.0~15min期间植株释放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减慢
D.30~45min两个玻璃罩内CO2含量相对稳定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停止不再吸收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家研究CO2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同一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得到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光照强度为a时,造成曲线Ⅱ和Ⅲ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CO2浓度不同
B.光照强度为b时,造成曲线I和Ⅱ光合作用强度差异的原因是温度不同
C.光照强度为a~b,曲线Ⅰ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D.光照强度为b~c,曲线Ⅱ、Ⅲ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升高而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结构A中的能量变化是光能转变为ATP中的化学能
B.供给14CO2,放射性出现的顺序为CO2→C3→甲
C.结构A释放的O2可进入线粒体中
D.如果突然停止CO2的供应,短时间内C3的含量将会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如果该图所示的细胞是在用15N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上培养的,则在放射自显影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具有15N标记的结构记号是
A.3、5、10、11
B.3、5、11
C.3、5、7、10、11
D.所有标号所示的结构上都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小麦的四种不同育种方法示意图,分析回答:
(1)图中A→B→C 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___育种,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______,图中 A→D方向所示的途径称为________育种,其育种原理是________,其中从F1到F2再到Fn连续多代自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后代__________的比例。比较两种育种方式,前者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F过程中最常采用的药剂是_____________,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加倍。
(4)E方法所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E育种方法获得优良性状品种是不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