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如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B的名称分别是效应T细胞、抗体.
(2)当抗原初次侵入人体后,人体主要是通过③⑦(填编号)过程发挥体液免疫作用.
(3)为了预防疾病,我们常常注射疫苗,疫苗相当于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来预防疾病.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过程是吞噬细胞将抗原物质吞噬消灭,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②过程是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的过程,④过程是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成效应T细胞的过程,⑥过程是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③过程是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⑤过程是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的过程,⑦过程是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解答 解:(1)①过程是吞噬细胞消灭抗原,属于非特异性免疫.②④⑥属于细胞免疫,其中A是效应T细胞;③⑤⑦属于体液免疫,其中B物质是抗体.
(2)抗原初次侵入机体后的体液免疫过程是③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的过程和⑦浆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效应的过程.
(3)为了预防疾病,我们常常注射疫苗,疫苗相当于免疫反应中的抗原,引起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预防疾病.
故答案为:
(1)非特异性   效应T细胞  抗体 
(2)③⑦
(3)记忆细胞

点评 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组成该反射弧的神经细胞D称为传出神经元.a处受适宜刺激后,a处细胞膜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
(2)在神经冲动由神经细胞C传到神经细胞D的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Ⅰ.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的D中都放入NaOH溶液,装置乙做对照.
②将装置甲、乙的玻璃钟罩遮光处理,放在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①甲、乙两装置D中放入NaHCO3溶液,装置乙作对照.
②把装置甲、乙放在光照充足、温度等相同的环境中.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
呼吸作用强度
甲装置左(填左或右移)1.5厘米
乙装置         右移0.5厘米
测定植物
净光合作用强度
甲装置右(填左或右移)4.5厘米
乙装置         右移0.5厘米
Ⅱ.实验分析:
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cm,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4g/小时.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84g.(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人类甲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和乙遗传病(基因用B、b表示)的家族系谱图,其中Ⅰ-1不携带甲病致病基因、Ⅰ-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乙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2)Ⅱ-4的基因型为AaXBY,Ⅲ-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
(3)若Ⅲ-1与Ⅲ-2结婚,生出一个两病皆患的孩子的概率为$\frac{1}{16}$.
(4)若Ⅲ-2与一个正常男子结婚,生出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乙病患者,则该患者出现的原因最可能为母方(填“父方”或“母方”)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期)发生了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右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的①表示磷酸,②表示脱氧核糖,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脱氧核糖核苷酸.
(2)DNA分子中③有4种,中文名称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胸腺嘧啶.
(3)此图若为艾滋病病毒的核酸,③的中文名称分别是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尿嘧啶,艾滋病病毒的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4)若要观察大肠杆菌细胞内核酸的分布,所需的染色剂是甲基绿吡罗红,细胞内被染成绿色的部位或结构是拟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表为某封闭式高中校医室记录的该校近几年来全体学生的体检结果中红绿色盲发病情况统计数据.请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回答:
性状表现型2008届2009届2010届2011届统计
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男生女生
色觉正常40436742440233632840229815661395
色盲8013160110381
根据统计数据分析,可说明色盲遗传具有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为DNA分子结构的一条脱氧核苷酸长链.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的②表示脱氧核糖,①、②、③结合在一起的结构叫脱氧核苷酸.
(2)③有4种,DNA特有的是胸腺嘧啶(中文名称).
(3)DNA彻底分解后,能产生含氮物质的是③(用序号表示).
(4)若该图所示的物质存在于HIV病毒中,其中文名称是核糖核酸,则②表示核糖.
(5)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含有少量的D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利用教材中的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中的实验数据,得出的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  )
A.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更像缓冲液
B.生物材料可以通过对生理活动的调节来维持PH稳定
C.若只用自来水和生物材料作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中有类似缓冲液中的缓冲物质
D.若只用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对照,不能充分说明生物材料对酸碱物质具有缓冲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A.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B.组织细胞中产生的CO2最终可以刺激到小脑中的呼吸中枢
C.外界空气中的O2扩散到组织细胞中被利用,共跨过了9层生物膜
D.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