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实验测定的结果表明,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与通过单纯磷脂双分子层膜的速度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变化的特点不同。请据右图回答问题:








(1)反映红细胞膜特性的曲线是     。与单纯磷脂膜相比,它的特点是无论糖浓度高于还是低于c,其允许葡萄糖通过的速度总是    ,而速度变化的情况则表现为     

(2)红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中,除磷脂外,含量最多的是    。推测该分子为葡萄糖通过膜提供了特殊途径,使其速度     。曲线变化也反映出这种速度还受到分子数量的限制,当    时,由于           ,无论膜一侧的葡萄糖浓度怎样变化,通过膜的速度   

(1)A  大于葡萄糖通过单纯磷脂膜的速度  在葡萄糖浓度低于c时,随葡萄糖浓度的增高而增大,当高于c时趋于稳定

(2)蛋白质  显著加快  葡萄糖浓度>c  协助葡萄糖通过膜的蛋白质分子都已被利用  都维持稳定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071

(2007武汉模拟)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血糖和胰岛素的状况。为了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对体内血糖和胰岛素的改善效果,某研究室以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研究。将过度肥胖的老鼠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使其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为对照组,使其不服用阿司匹林。实验3周后对肥胖老鼠作如下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如图1及图2所示。

实验Ⅰ:实验3周后喂食葡萄糖,测定老鼠180分钟内的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如图1所示。

实验Ⅱ:实验3周后注射胰岛素,测定老鼠120分钟内的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变化如图2所示。

结合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胰岛素是由老鼠的胰岛B细胞合成分泌的,与此过程有直接关系的细胞器有________;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________________,抑制________,使血糖浓度________,与其起拮抗作用的激素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Ⅰ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陕西省期末题 题型:实验题

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一种消炎止痛药)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血糖和胰岛素的境况。为了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对体内血液和胰岛素的改善效果,某研究室以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研究。将过度肥胖的老鼠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使其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为对照组,使其不服用阿司匹林。实验3周后对肥胖老鼠做如下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实验Ⅰ:实验3周后喂食葡萄糖,测定老鼠180min内血液中胰岛素浓度变化,如上图所示。
实验Ⅱ:实验3周后注射胰岛索,测定老鼠120min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
结合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实验Ⅱ中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
(2)完成本实验至少需实验鼠只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重复实验)。
(3)实验Ⅰ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4)实验Ⅱ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9分,每空1分)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经常使用的研究手段。请仔细阅读分析并回答有关问题:

(1)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时,分别用同位素32P和35S作了标记。

噬菌体成分

  细菌成分

  核苷酸

  标记32P

    31P

  氨基酸

    32S

  标记35S

此实验所得的结果是,子代噬菌体和亲代噬菌体的外形及侵染细菌的特性均相同,请分析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原因是            

②子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     ,原因是          

③此实验说明了                        

(2)将大肠杆菌放在含有同位素15N培养基中培育若干代后,细菌DNA所有氮均为15N,它比14N分子密度大。然后将DNA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再移到14N培养基中培养,每隔4小时(相当于分裂繁殖一代的时间)取样一次,测定其不同世代细菌DNA的密度。实验结果DNA复制的密度梯度离心试验如下图所示。

①中带含有的氮元素是          

②如果测定第四代DNA分子密度,N标记的比例表示为         

③如果将第一代(全中)DNA链的氢键断裂后再测定密度,它的两条DNA单链在试管中的分布位置应为                  

④上述实验表明,DNA复制的方式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控制肥胖的基因ob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它编码167个氨基酸的肽类激素(瘦蛋白)。ob基因突变将破坏瘦蛋白在机体内的正常调控机制,导致动物产生肥胖性状。遗传性肥胖小鼠ob基因有多种形式的突变:其一是在第105位发生G—T的碱基突变,使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子,这一突变使ob基因的mRNA的表达量提高了20倍,但不能产生正常功能的蛋白质;其二是等位基因中的部分碱基缺失,使肥胖基因的mRNA不能产生。

(1)隐性基因ob与其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激素的作用机制可能是______________。试列举出在动物养殖上的意义:______________;在人类医学上的意义:______________

(3)从题干中可知,基因突变的特点之一是______________

(4)肥胖是脂肪物质过多引起的,检验脂肪的试剂是苏丹Ⅲ(Ⅳ)染液,则颜色反应是______________色。

(5)科学家发现过度肥胖往往造成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简称血糖浓度)过高,且血液中胰岛素浓度也偏高。有人发现使用阿司匹林能够改善肥胖者体内血糖和胰岛素的状况。为了进一步探究阿司匹林对体内血糖和胰岛素改善效果,某研究小组以过度肥胖的老鼠进行实验研究。将过度肥胖的老鼠分成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使其服用阿司匹林;另一组为对照组,使其不服用阿司匹林。实验3周后对肥胖老鼠作如下实验处理,实验结果如右图甲及图乙所示:

实验Ⅰ:实验3周后喂食葡萄糖,测定老鼠180分钟内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实验I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

实验Ⅱ:实验3周后注射胰岛素,测定老鼠120分钟内血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实验Ⅱ的结果表明: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