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某种绿藻由单列细胞组成,有较大的叶绿体、液泡无色.研究人员为探究该种绿藻细胞液的浓度大小,进行如下实验:
①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②制作该藻类的临时装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
③将该藻类临时装片中的清水换成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④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结果如下表(“-”表示不能发生,“+”表示能发生,“+”越多表示质壁分离程度越大).
蔗糖浓度/g•mL-10.200.250.300.350.400.450.500.55
质壁分离程度----+++++++++
回答下列问题:
(1)选用该藻类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原生质层呈绿色,便于观察.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
(2)步骤②中,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先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细胞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方向)移动.步骤④中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这是该藻类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的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该藻类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0.35~0.40g•mL-1之间.
(4)某同学换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重复该实验,发现在没有将KNO3溶液置换成清水的情况下,质壁分离的细胞发生了自动复原现象.在此过程中,相关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自由(简单)扩散、主动运输.

分析 1、质壁分离是指植物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发生分离.所以只有植物细胞可以发生质壁分离,且是成熟的植物细胞,要有大液泡;
2、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的失水,原生质层收缩,液泡由小变大,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吸水能力增强;
3、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4、植物细胞浸入较高浓度的KNO3溶液中,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但由于K+和NO不断被吸收进入细胞,使细胞液浓度增大而吸水,细胞发生自动复原,细胞体积又恢复正常.

解答 解:(1)选用该藻类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之一是原生质层呈绿色,便于观察.其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
(2)步骤②中,为了防止产生气泡,盖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住盖玻片的一端,让盖玻片的另一端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另一端.显微镜中的成像为倒像,故步骤③中,要将视野右上方的叶肉细胞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步骤⑤中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这是水绵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的结果.
(3)分析实验结果可知,0.35g•mL-1是不发生质壁分离的最大浓度,0.40g•mL-1是发生质壁分离的最小浓度,因此水绵细胞液浓度与渗透压在0.35~0.40g•mL-1之间的蔗糖溶液相当.
(4)水分子通过自由(简单)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K+、NO3-能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
故答案为:
(1)绿    细胞膜和液泡膜
(2)先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水滴接触,然后轻轻放平     右上方    渗透
(3)0.35~0.40 g•mL-1
(4)自由(简单)扩散、主动运输

点评 本题以水绵为材料,考查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用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表示真核生物体内DNA传递遗传信息的某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示两种物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P.
(2)该图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转录过程,若在小麦根细胞中发生该过程的场所有细胞核和线粒体.
(3)③是以①、②中的哪一条链为模板形成的?①.在形成③的过程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写出③的碱基序列CAUGCA.③中的C与②中的C是同种物质吗?不是.
(4)如果③中A占26%,U占28%,那么,在相应的DNA片段中,T占27%,C占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据图所示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化合物有2个羧基.
(2)该化合物有3种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3)该化合物是由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反应形成的,可用双缩脲(试剂)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关于细胞中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和ADP相互转化所需的酶相同
B.ATP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相同
C.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
D.ATP的结构与核苷酸相似,其中的“T”表示胸腺嘧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7.如图为甲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已知Ⅲ-13的致病基因只来自于Ⅱ-8.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乙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Ⅱ-5的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
D.Ⅲ-10为纯合体的概率是$\frac{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下列关于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从能量流动的特点来看,E捕食生物B和D最为经济
B.G和E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生物H占有三种不同的营养级,它的数量较其他生物更为稳定
D.生物E可能是一种杂食动物,它占有两个不同的营养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为二倍体雄性动物细胞分裂平面图,据图回答:

(1)图A所示的细胞为有丝分裂中期,该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DNA分子数之比是1:2.该细胞与不分裂的肌细胞相比,前者与后者核内DNA数目的比值是2:1.
(2)图B所示的细胞为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称为精细胞;该物种正常体细胞中含有8个染色体.该细胞与体细胞相比,染色体数目的比为1:2.
(3)C细胞的分裂方式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该细胞与体细胞相比,细胞中DNA含量之比是2:1.它分裂形成下一个级别的子细胞时,一个细胞中DNA含量的具体变化是8→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下面①~⑤列举了五种育种方法:
①甲品种×乙品种→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②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药离体培养→若干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芽尖→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新品种.
③正常的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新品种.
④人造卫星搭载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发生多种变异→人工选择→新品种.
⑤获取甲种生物的某基因→通过某种载体将该基因携带入乙种生物→新生物个体.
(1)假设A、b代表玉米的优良基因,这两种基因是自由组合的.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为培育出优良新品种AAbb,可以采用第①种方法,第①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该方法属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F2开始出现性状分离.若F2总数为1552株,则其中基因型为AAbb的理论上有97株.基因型为Aabb的类型经过自交,在子代符合生产要求的性状中AAbb占$\frac{1}{3}$.
(2)在第②种方法中,我们若只考虑F1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幼苗应有2n种类型(理论数据).与第①种方法相比,第②种方法突出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3)第③种育种方法中使用秋水仙素的作用是促使染色体加倍,其机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4)第④种方法中发生的变异一般是基因突变,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试阐述原因萌发的种子有旺盛的细胞分裂能力,DNA复制过程中可能由于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基因突变.
(5)第⑤种方法培育的新生物个体可以表达出甲种生物的遗传信息,该表达过程包括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该方法必须用到的工具酶是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与第①种方法相比,该方法育种的优势是打破物种界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