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表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基本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物质是核糖核酸,人体内有4种
B.从图中看该物质只含有C、H、O、P四种元素
C.该物质形成的大分子物质是RNA,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用甲基绿对其染色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纵坐标表示植物某种气体吸收量或释放量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注:不考虑横坐标和纵坐标单位的具体表示形式,单位的表示方法相同。)
A. 若F点以后进一步提高光照强度,光合作用强度会一直不变
B. 若A代表02吸收量,D点时,叶肉细胞既不吸收02也不释放02
C. C点时,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
D. 若A代表C02释放量,适当提高大气中的C02浓度,E点可能向右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鼠尾藻是一种着生在礁石上的大型海洋褐藻,可作为海参的优质饲料。鼠尾藻枝条中上部的叶片较窄,称之狭叶;而枝条下部的叶片较宽,称之阔叶。新生出的阔叶颜色呈浅黄色,而进入繁殖期时阔叶呈深褐色。研究人员在温度18℃(鼠尾藻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等适宜条件下测定叶片的各项数据如下表。
叶片 | 光补偿点 | 光饱和点 | 叶绿素a | 最大净光合速率 |
新生阔叶 | 16.6 | 164.1 | 0.37 | 1017.3 |
繁殖期阔叶 | 15.1 | 266.0 | 0.73 | 1913.5 |
狭叶 | 25.6 | 344.0 | 0.54 | 1058.2 |
(1)据表分析,鼠尾藻从生长期进入繁殖期时,阔叶的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其内在原因之一是叶片的___________。
(2)依据表中_________的变化,可推知鼠尾藻狭叶比阔叶更适应_________(弱光强光)条件,这与狭叶着生在枝条中上部,海水退潮时,会暴露于空气中的特点相适应的。
(3)新生阔叶颜色呈浅黄色,欲确定其所含色素的种类,可用________提取叶片的色素,然后用层析液分离,并观察滤纸条上色素带的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光照强度等条件下,测定不同温度对新生阔叶的净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
①实验测定净光合速率时所设定的光照强度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18°C时的光饱和点。
②将新生阔叶由温度18℃移至26℃下,其光补偿点将________(增大/不变/减小)。因此,在南方高温环境下,需考虑控制适宜的温度及光照强度等条件以利于鼠尾藻的养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玉米(2N=20)是一种雌雄同株的植物,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1)某品种玉米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若基因S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密码子的特点是________。
(2)玉米的易倒伏(H)对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方法的Ⅰ的育种原理是________,三种方法中难以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方法Ⅱ中HhRr自交获得,假设只保留F2中抗倒伏抗病植株的雄蕊(其他雄蕊全部去除),所有植株雌蕊全部保留且都能成功受粉和发育,则所得F3中能稳定遗传的抗倒伏抗病植株占________。
(3)在栽培玉米(2N)过程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利用2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杂交亲本 | 实验结果 |
2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 子代中单体占25%,正常二倍体占75% |
2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 子代中单体占4%,正常二倍体占96% |
产生该单体的原因可能是亲本________过程异常,从表中数据可以分析得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甲状腺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分泌甲状腺激素。图为甲状腺激素(含碘)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其中X、Y、Z表示腺体,a、b表示激素)( )
A.图示显示了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B.若手术切除Z,会引起激素a和b分泌增多
C.若某人b长期升高,则可能Z的功能减弱
D.当机体缺碘时,a与b的分泌量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请根据免疫基本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1)当机体初次感染抗原,能增殖分化的细胞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不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____(填序号)。细胞②能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____。
(2)冬春季是病毒性感冒高发期,为预防病毒性感冒,可以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也可以____________,使机体获得对流感的免疫。
(3)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依靠细胞膜表面的受体识别抗原,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的功能。
(4)当同种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抗原会直接刺激的细胞是____________(填序号),机体会发生速度快且效果强的二次免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体的运输障碍。如图为核孔复合体的模式图,其选择性的运输机制与中央运输蛋白有关。下列有关核膜和核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核膜由双层磷脂分子组成,具选择性
B.人成熟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少,影响核质间物质交换与信息交流,因而代谢慢
C.mRNA在细胞核内合成后,通过核孔运出细胞核不需要消耗能量
D.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体的基因发生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寒冬中某健康人在28℃的空调室内补充足量米饭和饮用水后休息10分钟即进入零下5℃的环境中工作。如图表示该人体内生理指标的相对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曲线可表示血糖含量变化,P点时胰岛素含量较Q点增加
B. 曲线可表示人体体温变化,P点时毛细血管中血流量较Q点增加
C. 曲线可表示血浆渗透压变化,P点时抗利尿激素含量较Q点减少
D. 曲线可表示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变化,P点时骨骼肌产热量小于Q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将同一部位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分别浸在甲、乙、丙3种溶液中,测得原生质层的外界面与细胞壁间距离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开始时,甲、乙溶液的浓度均大于洋葱表皮细胞细胞液浓度
B.与t0时相比,t2时乙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未发生变化
C.实验过程中,丙溶液中有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D.实验结束时,甲溶液中的细胞可能死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