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爬行鸡的小腿骨骼比正常鸡短,爬行鸡和正常鸡受一对等位越因控制。且爬行鸡基因纯合致死;鸡的肤色分为白和黄色,受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一对白色爬行鸡交配,子代的表现型为:白色爬行鸡、黄色爬行鸡、白色正常鸡、黄色正常鸡。则子代中白色爬行鸡:黄色正常鸡为
A.9:1 B.6:1 C.3:1 D.2:1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关于变异与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三倍体植物是不同于二倍体植物的一个新物种
B.基因重组不一定会引起子代与亲代的性状差异
C.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意味着产生了生殖隔离
D.观察分裂期的细胞,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的基因模型为控制某种酶的基因内部和周围的DNA片段情况。距离以千碱基对(kb)表示,但未按比例画出,基因长度共8kb,人为划分a-g共7个区间,转录直接生成的mRNA中d区间所对应的区域会被加工切除,成为成熟的mRNA。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起始密码子对应位点是RNA聚合酶结合的位点
B. 终止密码子是最后一个氨基酸结合到核糖体的位点
C. 该酶是由299个氨基酸组成的
D. mRNA上某一特定位点需要的氨基酸均可以由几种特定的tRNA将它转运到核糖体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2个取自同一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成熟细胞,将它们分别浸没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液泡直径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乙溶液的浓度比甲溶液大
B.本实验若选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为材料,则现象更明显
C.10min时,取出两个细胞并置于清水中,都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D.2min时,甲、乙溶液中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均高于初始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凋亡、坏死与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膜通透性降低,癌变细胞膜的黏着性增强
B.细胞凋亡受基因控制,细胞癌变不受基因控制
C.细胞坏死代谢停止,细胞癌变代谢增强
D.衰老、死亡的细胞可被浆细胞清除,癌细胞可被效应T细胞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豌豆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土壤中的无机盐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豌豆的根细胞
B. 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乳酸毒害
C. 豌豆叶片黄化,叶绿体对红光的吸收减少
D. 成熟季节,豌豆种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大量有机物导致干重明显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内,在其它条件适宜且恒定的条件下,人为制造缺水环境(干旱胁迫),研究干旱胁迫对某植物生理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用18O对光合作用中H2O和CO2的氧元素进行同位素示踪发现上述反应式并不能体现氧元素的去路,该总反应式应改为___更合理。
(2)植物缺水后膜结构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缺水后会使叶绿体变形,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据此推测最可能是___________,导致光合能力不能恢复。检测发现此时植物细胞外液的导电能力增大,表明细胞膜的透性___________(增大/减少/不变)。
(3)停止供水一段时间后,叶片发黄,原因是___________。叶面气孔开放程度下降,导致叶肉细胞间隙CO2浓度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叶肉细胞内的C3/C5比值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连续观察(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图中三次观察的目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用数字序号表示)。
①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起始的状态;②观察质壁分离现象;③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2)视野中能被观察到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能否观察到染色体?_________。
(3)以下A、B、C、D四图所示实验中,其实验原理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的原理差异最大的是________。
(4)以下是一个测定某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
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每组试管中注入等量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第二步:在每组的a试管中加入等量叶圆片和少量亚甲基蓝晶粒(对溶液浓度影响可忽略不计),并定时摇晃;
第三步:从每组a中吸取1小滴蓝色液体,小心放入对应b试管的溶液中部,观察蓝色液滴沉浮情况并记录。
实验示意图如下:
说明:若a管溶液浓度上升,蓝色液滴将在b管的无色溶液中下沉;反之蓝色液滴将上浮;若a管溶液浓度不变,蓝色液滴将均匀扩散。
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别 | a1、b1 | a2、b2 | a3、b3 | a4、b4 | a5、b5 |
蔗糖溶液浓度 | 0.0125M | 0.025M | 0.05M | 0.1M | 0.2M |
液滴沉浮情况 | 下沉 | 微下沉 | 均匀扩散 | 微上浮 | 上浮 |
①本实验的原理是:植物细胞液与外界溶液存在___________时会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现象,引起外界溶液浓度的改变,这种变化可通过蓝色液滴的浮沉反映出来。
②本实验不同组别间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③若在某组a试管中的植物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现象,则在第三步操作中,将发现蓝色液滴_________。
④在操作正确情况下,若发现在所有的组别中蓝色液滴都上浮,则实验应该设置______(填“高于”或“低于”)最低溶液浓度的系列蔗糖溶液组别重新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材料:2支20mL的注射器(除去针头),一段长5cm左右的硅胶管,镊子,培养皿,打孔器,滤纸,3%NaOH溶液,pH值分别为5.0、6.0、7.0、8.0、9.0的缓冲液,新鲜猪肝,H2O2酶滤纸小圆片(将1g新鲜猪肝剪碎,置于研磨过滤器中充分研磨,加入10mL蒸馏水制成鲜肝液。用打孔器制作直径1.5厘米的滤纸小圆片,用鲜肝液浸泡1min后待用)。
实验步骤:
①拉出A注射器的活塞,用镊子将1片H2O2酶滤纸小圆片贴到活塞的顶端,将活塞推入注射器底。
②用A注射器吸取2mLpH为5.0的缓冲液。
③用B注射器吸取3%H2O2溶液。
④用硅胶管如下图连接A注射器与B注射器
⑤将B注射器中的3%H2O2溶液迅速推入A注射器,
⑥平放装置,观察注射器中活塞的变化。
⑦利用该装置重复上述实验,测量pH为6.0、7.0、8.0、9.0时的情况。
(1)本实验的自变量为_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因变量可通过 计算得出。
(2)若上述步骤③改为:用A注射器吸取3%H2O2溶液,堵上注射器头部,通过刻度读出反应产生的气体量,与实际值相比,结果____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酶浓度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改进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若利用上述装置研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应在pH为______ 环境下设置合理温度梯度。该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实验误差随温度上升而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