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 |
B. | 可用样方法和取样器取样法调查草地中某单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 |
C. | 调查酵母菌种群密度时,取样前没有振荡可能使结果偏小 | |
D. | 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觅新捕获,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 |
分析 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
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
(1)由于酵母就是单细胞微生物,因此计数必须在显微镜下进行;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线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数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
(3)每天计算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4)溶液要进行定量稀释.
(5)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和重复,因为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值即可.
解答 解: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若对不认识的物种不统计,将导致调查结果偏小,A正确;
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使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B错误;
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进行计数时,取样前没有振荡试管,酵母菌分布不均匀,会导致实验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小或偏大,C正确;
D、动物被捕获一次后较难重新捕获,会导致重捕数中的标记数变小,因此标志重捕发调查的种群密度偏大,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种群密度的调查以及物种丰富度调查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以及适用范围,掌握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西省高二上12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人体在某种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内环境中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下列环境变化和激素对应正确的是( )
A.过度饥饿﹣﹣胰岛素
B.饮水过多﹣﹣抗利尿激素
C.食物缺碘﹣﹣促甲状腺激素
D.温度过高﹣﹣甲状腺激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山东省南校高一上10月考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关于蛋白质功能的举例合理的是( )
A.催化﹣﹣抗体 B.运输﹣﹣唾液淀粉酶
C.调节﹣﹣胰岛素 D.免疫﹣﹣血红蛋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 |
B. | 用抽样检测法研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 |
C. | 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 |
D. | 样方法适宜测定植物以及活动范围较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密码子位于mRNA上 | B. | 反密码子位于mRNA上 | ||
C. | 图中结构含有的RNA有2种 | D. | 甲硫氨酸处于图中a的位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4种 | B. | 5种 | C. | 6种 | D. | 8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有丝分裂的过程中 | B. | 无丝分裂的过程中 | ||
C. |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 | D. |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