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分别在叶肉细胞和根细胞中进行 | |
B. | 光合作用形成的糖类能在呼吸作用中被利用 | |
C. | 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主要用于呼吸作用 | |
D. |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总是同时进行 |
分析 1、ATP的产生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其中光合作用光反应过程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其暗反应过程,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呼吸作用产生的ATP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但不能用于光合作用.
2、植物体内所有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但只有绿色叶肉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答 解: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都可在叶肉细胞中进行,但根细胞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糖类,其葡萄糖是细胞呼吸利用的主要物质,B正确;
C、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且呼吸作用不消耗ATP,C错误;
D、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不一定是同时进行的,如夜晚只能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发生的产生、过程及意义;识记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及过程;识记ATP的产生途径,明确光合作用产生的ATP只能用于光合作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实验中学分校高一下6月阶段测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种酶在不同处理条件(a.b.c)下催化某反应物的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c表示温度,则一定是 a﹥b﹥c
B.a、b、c表示温度,则不可能是a﹥b﹥c
C.a、b、c 表示底物的浓度,则a﹥b﹥c
D.a、b、c 表示酶的浓度,则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辽宁省分校高一下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某同学为了观察渗透现象,设计了如下实验:用猪的膀胱膜将一漏斗口封住,再在漏斗里装上清水,然后把漏斗浸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Na+和Cl-可自由透过半透膜)的烧杯中,并使漏斗管内的液面与烧杯中的液面一样高,但他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渗透现象。那么,他应该怎样改进实验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
A. 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30%的NaCl溶液
B. 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改装在漏斗里,清水装在烧杯中
C. 把猪的膀胱膜换成其他半透膜
D. 把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换成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子女可产生4种表现型 | |
B. | 子女可产生6种基因型 | |
C. | 子女中与亲代AaBB表现型相同的有$\frac{3}{8}$ | |
D. | 子女中肤色最浅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概率为$\frac{1}{4}$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光强(mol光子/m2•s) | 0 | 10 | 25 | 50 | 100 | 250 | 500 | 600 | |
放氧速率 (μmolO2/m2•s) | A叶片 | -20 | -10 | -5 | -1 | 6 | 15 | 28 | 35 |
B叶片 | -2 | -0.5 | 1.5 | 3 | 6 | 10 | 12 | 11 |
A. | 若以CO2的吸收速率为指标来表示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则得到的相应数值应该和上表相同 | |
B. | 当光照强度为500mol光子/m2•s时,制约植物A和植物B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主要环境因素均为CO2的浓度 | |
C. | 当光照强度超过100mol光子/m2•s后,A植物的光合速率开始大于B植物,说明A植物更适合在强光环境中生活 | |
D. | 当光照强度为50mol光子/m2•s时,A植物中能够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而B植物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F1能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雌配子和雄配子 | |
B. | F2中圆粒和皱粒之比接近于3:1,与分离定律相符 | |
C. | F2出现4种基因型的个体 | |
D. | F2出现4种表现型的个体,且比例为9:3:3:1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③ | B. | ②④ | C. | ①④ | D. | 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①③ | D. | 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