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艾滋病是由 HIV 所引起的免疫缺陷病。下图表 示 HIV 感染人体后,体液中 HIV 浓度和人体内主要的免疫细胞——T 细胞数量的变化过程。
(1)HIV 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_____。HIV 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A 阶段)HIV 浓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染后的 B 阶段,对人体产生的影响是_________被破坏,数量减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___________________。
(3)HIV 最初入侵人体,主要靠_____________免疫清除,而浆细胞产生__________ 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无法清除病毒。
(4)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下列属于可以传染艾滋病的行为有________
①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②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③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④ 与艾滋病患者拥抱;⑤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⑥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 手;⑦输入含有 HIV 的血液;⑧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⑨与艾滋病患者共 用冲水马桶;⑩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
【答案】抗原 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 T细胞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增加 细胞免疫 抗体 ② ⑤ ⑦ ⑩
【解析】
1、由图可知,HIV最初侵入人体时,T细胞参与的免疫可清除大多数HIV,但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
2、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
(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
(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1)HIV 侵入人体后,其表面的衣壳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HIV 最初侵入人体的时期,由于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多数病毒,HIV 浓度下降。
(2)感染后的 B 阶段,但随着HIV浓度增加,T细胞不断减少,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均下降,各种感染机会增加。
(3)HIV 最初入侵人体,主要靠细胞免疫清除,而浆细胞产生抗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无法清除病毒。
(4)艾滋病的传染性极强,主要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①与艾滋病病人共同进餐,不会传染,①错误;
②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会通过血液传播,②正确;
③在运动中撞到艾滋病患者,不会传染,③错误;
④与艾滋病患者拥抱,不会传染,④错误;
⑤与艾滋病患者共用文身、文眉器械,会通过血液传播,⑤正确;
⑥触摸艾滋病患者摸过的门把手,不会传染,⑥错误;
⑦输入含有HIV 的血液,会通过血液传播,⑦正确;
⑧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蝇叮咬正常人,蚊虫叮咬不会传染,⑧错误;
⑨与艾滋病患者共用冲水马桶,不会传染,⑨错误;
⑩与艾滋病病人共用剃须刀,有伤口的话会通过血液传播,⑩正确。
故选②⑤⑦⑩。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曲线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数量将基本维持稳定
B.图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若曲线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物种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少写两个 )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____________点左右摘取叶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某湖泊中的食物网简图。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下列有关推算 正确的是
A.若鱼甲的同化量为 M,则水蚤同化的能量为 10M
B.若鱼乙的同化量为 M,则鱼甲同化的能量为 10M
C.若一只河蚌捕食了一只水蚤,则水蚤所含有机物中的能量约 10%被河蚌同化
D.鱼甲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包括鱼甲的残落物、粪便及鱼甲的尸体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发现,某突变型水稻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约为野生型的一半,但固定CO2酶的活性显著高于野生型。如图显示两者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2吸收速率。请回答:
(1)光照强度为a时野生型水稻光合作用固定CO2的速率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光照强度为b时突变型水稻光合作用消耗CO2的速率。
(2)光照强度低于P时,限制突变型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该阶段______(填“野生型”或“突变型”)水稻CO2固定速率较高,原因是:______。
(3)研究表明突变型水稻更适于生长在高温、干旱环境,可能的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 A 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 岛引入一定数量卷尾鬛蜥(主要以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发现沙氏变 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 B),而其他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中没有表示出来的生态 系统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 ;卷尾鬣蜥引入后,与 沙氏变色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_。
(2)如果 A 图中柳仔树等植物能提供 10000KJ 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那么沙氏变色蜥占据的营养级从中能得到的最低能量值和最高能量值是______________KJ 和_____________KJ。
(3)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主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 置略有下降,这是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表明生态因素的变化,可使其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发生改变。
(4)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_ ,这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_____能力,生态系统具有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得到能稳定遗传的优良玉米种(aaBB),某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①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型为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D.过程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该生态系统中鹰与蛇的关系是______。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够得到最高能量值是______KJ。
(3)若去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_____,原因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绿萝能有效吸收空气中的甲醛、苯和三氯乙烯等有害气体,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室内栽培植物之一。研究发现绿萝的“光呼吸”可以消耗O2、ATP、[H],将部分C5分解并释放CO2(如下图)。图中催化①、②过程的是同一种酶,CO2和O2会竞争此酶的同一活性位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绿萝叶绿体中ATP和[H]产生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B.光合作用与光呼吸都利用了C5为原料,产物不同
C.光合作用中C5可以通过CO2的固定再生,而光呼吸中C5不能再生
D.适当降低环境中O2浓度或升高CO2的浓度,均可有效抑制光呼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