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3.图为中心法则中部分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1、2一般可发生于RNA病毒的体内
B.过程1、3、5一般发生于肿瘤病毒的体内
C.过程2、3、4发生于具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
D.过程1-5不可能同时发生于同一个细胞内

分析 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繁殖.本图表示RNA病毒侵入细胞并将自身RNA注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自身RNA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1表示病毒RNA逆转录过程;2和5表示转录过程;3表示DNA分子的自我复制过程;4表示翻译过程.

解答 解:AB、由于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缺少相应的原料、核糖体等,因此这些过程不能在病毒体内发生,A错误,B错误;
C、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所以过程2转录过程、3DNA分子的自我复制、4翻译过程发生于具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内,C正确;
D、RNA病毒侵入细胞并将自身RNA注入宿主细胞后,在宿主细胞内进行自身RNA和蛋白质合成的过程,1-5可同时发生于宿主细胞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RNA病毒的繁殖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分泌腺的是(  )
A.唾液腺B.胸腺C.卵巢D.垂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下列关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膜的一侧
B.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
C.具有保护作用和物质交换作用
D.小分子物质能通过,所以是全透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细胞学说内容的是(  )
A.所有动植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B.细胞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单位
C.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D.所有细胞必定是由别的细胞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2009年03月18日《科技日报》上海交大Bio-X中心主任贺林院士成功揭示了短指症致病机理,从而为有效防治该病提供了可能.已知短指(B)对于正常指(b)是显性;会说话(D)对聋哑(d)是显性.一位正常指聋哑人的父亲是短指症,母亲为正常,父母都会说话.问正常指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是什么?他的妹妹患病的概率多大(  )
A.父BbDd、母bbDd  $\frac{1}{8}$B.父BBDD、母bbDd     $\frac{3}{8}$
C.父BbDd、母bbDd  $\frac{5}{8}$D.父BbDd、母bbDD     $\frac{1}{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定点突变是指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方法向目的DNA片段中引入所需变化(通常有有利的),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等.定点突变能迅速,高准备地提高DNA所表达的目的蛋白,从而影响生物性状,是基因研究工作中一种非常有用的手段.下列有关点突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点突变可以利用DNA探针进行检测
B.点突变引起的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
C.应用点突变技术可培育具有新性状的生物,形成新物种
D.应用点突变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5.记者2011年9月2日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获悉,该所目的已陆续诞生多只转入α-乳白蛋白基因的克隆奶山羊.据介绍,本研究目标是培育出能分泌人乳白蛋白的奶山羊新品系.目前,课题研究已获得6只克隆奶山羊,经鉴定,其中两只携带人乳白蛋白基因.在这一过程中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有(  )
A.基因工程B.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C.胚胎移植D.蛋白质工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碳循环关系,图2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情况,请据图回答:

(1)图1中,B所表示的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生态系统中的碳元素在C、D之间主要以CO2形式进行的,在D、A之间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2)图2生态系统共有8条食物链,鹰占有4个营养级,蛇和鹰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3)图2所示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有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为评估鼠害程度,科研人员对生态系统中填数的能量收支进行了相应研究,结果如下表:
能量kJ•m-2•a-1
动物
摄入食物中
所含的能量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呼吸作用
散失的能量
粪便中的能量
田鼠51615231270
其中,田鼠同化的能量为246kJ•m-2•a-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1表示某植物体在充足的光照(A)条件下氧气释放量与温度的关系以及黑暗(B)条件下的氧气吸收量与温度的关系;图2表示在20℃条件下该植物体氧气释放量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以看出,在20℃时,光合速率是呼吸速率的二倍.
(2)图2中D点的值是2.5mg/h.
(3)在温度下降到15℃的过程中,图2中A、B、C三点的移动方向分别是上、左、左.
(4)假设一条中温度保持不变.若不考虑白天光照强度的变化,已知在白天光照12小时的情况下,植物体在一天中有机物的变化量刚好为0mg,则温度应保持在20℃左右.
(5)图2中当光照强度大于C时,限制曲线则进一步上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CO2浓度.
(6)如果需测定植物体光合作用与CO2浓度的关系,最好在25℃条件下测定.
(7)将植物置于一密闭玻璃罩内,在完全黑暗条件下24小时后,给植物提高${H}_{2}^{18}O$,然后对植物进行光照,一段时间后能在下列哪些物质中检测到18O?A.
①H2O   ②(CH2O)    ③O2    ④CO2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