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9.多肽有链状的,也有环状的.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条链状多肽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
B.n个氨基酸形成环状多肽时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为18n
C.将环状n肽彻底水解需要破坏的肽键数量为(n-1)个
D.多肽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

分析 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
(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
(2)蛋白质分子至少含有的氨基数或羧基数,应该看肽链的条数,有几条肽链,则至少含有几个氨基或几个羧基;
(3)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氨基酸个数-水的个数×18.
若是环状肽链,则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

解答 解:A、一条链状多肽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A正确;
B、n个氨基酸形成环状多肽时共脱去n个水分子,因此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18n,B正确;
C、环状n肽含有n个肽键,因此将环状n肽彻底水解需要破坏n个肽键数,C错误;
D、多肽在加工时能盘曲、折叠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蛋白质分子,D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要求考生识记氨基酸脱水缩合的具体过程,掌握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的相关计算,尤其注意环状肽链的情况,能运用其中的延伸规律准确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甲图为典型的细胞核及其周围部分结构示意图;乙图为有丝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变化曲线,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所示结构不可能代表细菌,但细菌分裂过程中也会出现DNA复制
B.在细胞分裂周期中,既可消失又可重建的结构是甲图中的4、5,其消失时间是乙图的de段
C.在细胞分裂周期中,可重建与消失的结构应为3,其重建时间为0~b或f~h,具余时间消失
D.假设甲图代表的细胞处在细胞周期中,则甲图代表的细胞相当于乙图的cd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麦中光颖和毛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P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R表示),两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现有光颖抗锈病和毛颖不抗锈病个体杂交,F1全为毛颖抗锈病,F1自交,F2出现4种性状:毛颖抗锈病、光颖抗锈病、毛颖不抗锈病、光颖不抗锈病.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其中毛颖和抗病是显性性状.
(2)F2中毛颖抗锈病植株所占比例是$\frac{9}{16}$,F2毛颖抗锈病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frac{1}{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7.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能使能量更多地为人类利用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已知褐飞虱以刺吸植株汁液危害水稻,则褐飞虱与水稻是捕食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以下是两个学生研究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一个小组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①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各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富度)和数量(生物量).
②在割草草地中,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第二小组调查某草原遭受蝗灾后,人类治理过程中蝗虫的种群数最变化,图丙为他们绘制的坐标曲线.
①图丙中a~b段,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试解释其原因是随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
②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数量.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防c点出现,原因是改变了性别比例的特征.
③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治理蝗虫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如图简单表示了葡萄酒的酿制过程,请据图分析:

(1)葡萄酒的酿制原理是先通气进行有氧呼吸,以增加酵母菌的数量,然后再发酵 获得葡萄酒.
(2)甲图中葡萄汁和白糖的混合液为酵母菌提供的营养成分有碳源、氮源、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为防止发酵液被污染,对使用的器具要清洗干净并晾干,并用70%酒精 消毒.
(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B
A.在甲中进行搅拌是为了增加氧溶量   B.在甲中,酵母菌的能量来源将全部消耗
C.甲与乙放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D.揭开丙容器的盖子,将可能会有醋酸产生
(4)酒精发酵时,18-25℃°C左右是酵母菌最适温度;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范围是30-35℃℃.
(5)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生成,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
(6)如果丙忘记盖上盖子,一段时间后会变酸,这是由于酒精在醋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了醋酸.
(7)为了能反复利用酵母菌需要将纯化后并经过繁殖培育得到的酵母菌与海藻酸钠溶液混合制成“凝胶珠”,这是使用包埋法技术来固定酵母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与ATP关系示意图,用图中的数字依次表示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  )
A.②①③④B.④②③①C.①②③④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酪氨酸酶减少
B.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C.效应T细胞与癌细胞结合,使癌细胞裂解,之后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γ-氨基丁酸(GABA)是具有降血压、抗焦虑等功能的水溶性氨基酸.科研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白方腐乳在前发酵、盐腌和后发酵过程中GABA的含量变化,为寻找生产富含GABA腐乳的工艺奠定基础.实验步骤如下:
①豆腐白坯表面接种毛霉孢子后,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培养48h,获得毛坯.
②将毛坯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盐腌5d.
③腌制后加入卤汤,置于28℃恒温箱中后发酵90d.
④分别采集各时段的腐乳坯样品,测定GABA含量,结果如下.

请分析回答:
(1)通常含水量为70%左右的豆腐适合做腐乳;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2)前发酵过程中,毛坯的GABA含量发生明显变化的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促进蛋白质水解产生GABA.
(3)步骤②中,加盐腌制的正确方法是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此过程腐乳干重中的GABA含量下降,一方面与食盐抑制毛霉生长,酶活性降低有关;另一方面部分GABA会溶解于水(不存在于腐乳块中)而导致测定值减小.
(4)后发酵过程中,GABA含量再次增加的原因是毛霉产生的蛋白酶继续发挥作用,后发酵60d后的白方腐乳出厂销售比较适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