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下列关于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是$\frac{n}{2}$个
B.在细胞周期中,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
C.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均在DNA上
D.细菌的一个基因转录时两条DNA链可同时作为模板

分析 1、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而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mRNA.
2、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是基因编码区上游的启动子.转录过程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不具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不进行转录.

解答 解:A、基因包括编码区和非编码区,其中编码区能转录形成mRNA,而非编码区不能转录形成mRNA,因此一个含n个碱基的DNA分子,转录的mRNA分子的碱基数小于$\frac{n}{2}$个,A错误;
B、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基因选择表达,故mRNA的种类和含量均不断发生变化,B正确;
C、DNA复制和转录均以DNA为模板,故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都在DNA上,C正确;
D、转录过程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形成RNA的过程,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本题考查基因结构、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结构,明确基因分为编码区和非编码区;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图为牛胚胎性别鉴定和分割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回答A、B、C、D所代表结构的有关问题:
①从胚胎移植的生理学基础角度看,B的存在使哺乳动物的早期胚胎在一定时间内,不与母体子宫建立组织上的联系,而是处于游离状态,这就为胚胎收集提供了可能.
②囊胚孵化后,再进一步发育,D表层的细胞形成原肠胚的外胚层,下方的细胞形成原肠胚的内胚层,由内胚层包围的囊腔叫原肠腔.
(2)回答甲、乙、丙所代表技术的有关问题:
①进行甲过程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形态正常的桑葚胚或囊胚;如果选择了图中所示的早期胚胎,那么技术关键是均等分割内细胞团.
②乙技术所取的样本是滋养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荔枝叶片发育过程中,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间下表.
叶片发育时期叶面积
(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
(mg/g.fw)
气孔相对开放度
(%)
净光合速率
(μmolCO2/㎡.s)
新叶展开前19---2.8
新叶展开中871.1551.6
新叶展开完成1002.9812.7
新叶已成熟10011.11005.8
注:“-”表示未测数据.
(1)B的净光合速率较低,推测原因可能是:①叶绿素含量低,导致光能吸收不足;②气孔开放度相对低,导致二氧化碳供应不足.
(2)将A、D分别置于光温恒定的密闭容器中,一段时间后,A的叶肉细胞中,将开始积累酒精;D的叶肉细胞中,ATP含量将增多.
(3)与A相比,D合成生长素的能力低;与C相比,D的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数量明显增多的结构是基粒.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以下选项中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依次与右图中①、②、③相对应,其中错误的是(  )
A.细胞、真核细胞、酵母菌B.细胞呼吸、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C.生态系统、群落、种群D.脂质、固醇、维生素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某植物的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独立遗传且表现完全显性的A-a和B-b基因有关,且都能独立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杂交实验,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亲本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植株甲×植物乙白花:红花(植株戊)=3:1
实验二植物丙×植物丁白花:红花(植株己)=3:1
实验三植物甲×植株丙白花:红花=4:0
实验四植株乙×植物丁白花:红花=4:0
实验五植株戊×植物己白花:红花=4:0
(1)控制红花的基因是a基因和b基因,白花植株对应基因型种类与红花植株对应基因型种类的比例为4:5.
(2)表中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相同的是植株甲和植株乙,植株丙和植株丁.实验五所得的子一代,如继续自交,则所得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花:红花=9:7;如所得子二代中的红花植株自由交配,则所得子三代的性状分离比为576:18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通过“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可知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
A.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在形成配子时,融合的基因不发生分离,同时进入一个配子中
B.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C.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相互融合;在形成配子时,融合的基因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成对存在;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不发生分离,同时进入一个配子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说法错误的是(  )
A.成熟的香蕉不易搬运和储存,所以蕉农在香蕉尚绿时及时采收,而果贩则适时用乙烯处理以促进香蕉成熟
B.优良果树的繁殖常用扦插法,果农经常用适宜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枝条下端
C.可用脱落酸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增加其纤维长度
D.马铃薯在储存时易发芽而失去市场价值,农户可使用脱落酸来抑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有关真核细胞DNA分子的复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复制过程中先是全部解旋,再半保留复制
B.复制过程中不需要消耗ATP
C.DNA聚合酶催化两个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
D.复制后产生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含有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阅读有关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1:l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们第一次将细胞膜从某种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资料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某种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细胞表面积的2倍.
资料4:1 9世纪30年代初,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细胞膜不可能是单纯磷脂分子构成,再通过实验进一步发现可能还有蛋白质,于是提出在磷脂双分子层内外两侧都有蛋白质分子覆盖的假说.
资料5:l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的“暗一亮一暗”的三层结构.
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经过计算认为生物膜至少厚约1 5-20nm.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约为7-1Onm.
资料6:1970年,科学家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等做了一系列相关融合实验.
(1)仅通过对资料l的分析,你能对膜结构提出什么样的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或膜含有脂质)
(2)资料2、3中要获得纯净细胞膜,最好选择哺乳动物的哪一类细胞?试简述理由:成熟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膜和核膜(或其他膜结构)
(3)从资料3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膜中的脂质分子为连续的两层(或膜含有双层脂质分子).
(4)资料4、5中,通过比较分析生物膜的计算厚度和实测厚度,科学家对膜结构模型提出了什么样的假说?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应该镶嵌(或不是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
(5)资料6中,科学家最早是用红色荧光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绿色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的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现象表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是可以流动的(或膜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综合以上实验,并在新的观察和实验证据基础上,提出了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流动镶嵌模型.
(7)在细胞膜的外侧,有一层由蛋白质和糖类结合形成的物质,叫做糖蛋白,它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例如与细胞表面的保护、润滑、识别有密切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