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如图表示物质A在无催化条件和有酶催化条件下生成物质P所需的能量变化.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作用下,物质A生成物质P需要的活化能
B.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b状态转变为a状态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
D.如曲线Ⅱ表示最适酶促反应条件下的曲线,则改变反应条件后,b将向上移动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cb段表示在有酶催化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由此可以看出,酶促反应的原理是降低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的影响,最适宜条件下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好,酶活性最高.

解答 解:A、ca段表示在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化学反应需要的活化能,A正确;
B、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获得能量,从而使底物分子从常态变为活跃状态,图中图中的b是酶显著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加热加压使底物分子更容易从c状态转变为a状态,B错误;
C、若仅增加反应物A的量,酶活性不变,则图中曲线的原有形状不发生改变,C正确;
D、如果曲线Ⅱ为最适酶促条件下的曲线,将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最显著,改变酶促条件后,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减弱,达到活化状态需要的能力增加,b在纵轴上将向上移动,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的知识点是酶催化作用的机理,分析题图曲线获取有效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酶促反应机理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神经细胞膜上有一种钠-钾依赖ATP酶,这种蛋白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有两个K+结合位点,如图所示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请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和K+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转运,该过程不能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B.上述过程使神经细胞重建原来的离子平衡
C.若受到刺激时钠通道开放会造成膜内为正电位,膜外为负电位的反极化现象
D.若该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中,适当降低溶液中的Na+溶液(低Na),则神经细胞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的最大幅度将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男子表现型正常,但其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如图甲所示;在减数分裂时异常染色体的联会如图乙所示,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一极.

(1)图甲所示的变异在遗传学上属于染色体变异,观察异常染色体应选择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2)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男子产生的精子类型有6种,该男子与正常女子婚配能(能/不能)生育出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后代.
(3)某21三体综合征的男子,其中一条21号染色体发生了如图甲所示的异常情况,另两条21号染色体正常.在减数分裂时,两条21号染色体正常联会,异常染色体与14号染色体联会.则减数分裂中,产生异常配子的概率为$\frac{1}{2}$,在图丙画出异常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只需表示出14、21号及异常染色体,其它染色体不用表示).
(4)为避免生出21三体综合征患儿,母亲怀孕后应及时接受产前诊断(或羊水检查),获得胎儿细胞后运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大量扩增细胞,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图表示细胞中水解酶和相应溶酶体的形成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S元素并非是组成氨基酸必不可少的元素
B.与溶酶体中水解酶合成相关的细胞器都含有P元素
C.水解酶可以水解多种蛋白质,检测水解是否彻底可以用双缩脲试剂
D.水解酶形成过程中,内质网形成囊泡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B.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时,酒精与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反应呈现蓝绿色
C.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盐酸酒精混合液可以使洋葱根尖解离
D.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生活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所采用的方法是(  )
A.样方法B.标志重捕法
C.取样器取样调查法D.实验室培养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酶、激素、神经递质共有的特征是(  )
A.都属于蛋白质B.都是信号分子
C.都必须与特定的分子结合D.作用后均失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是导致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原因.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可能与mRNA不能进入细胞质有关
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一般不发生核孔运输障碍
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D.蛋白质、D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与核孔复合物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有关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C.效应B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淋巴因子可加速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增殖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