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6.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内环境的稳态是生物对多变环境的适应

分析 人体内环境即细胞外液,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构成,是人体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内环境稳态的就是使内环境中各种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是成分不变.

解答 解: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高于细胞内液的浓度,会引起细胞失水,A错误;
B、CO2、尿素、神经递质等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
C、组织液大部分渗回血浆,少量渗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C正确;
D、内环境的稳态的维持有利于人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D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的组成与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吉林延边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流经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时刻

A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时刻室内温度变化时,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舒张

B.在AB段时间内,因外界环境温度高于人体温度,所以人体不散热

C.在AB段时间内,人体内酶的活性比BC段时间内高

D.在BC段时间内,人体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湖北宜昌级示范高中教学协作高二上期末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不能说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是( )

A.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活的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最终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

B.由甲病毒的RNA与乙病毒的蛋白质重建而成的新病毒能感染细胞并增殖出完整的甲病毒

C.T2噬菌体的DNA进入宿主细胞后能产生完整的T2噬菌体

D.将S型菌的DNA和R型菌混合培养,培养基长出的菌落有R型和S型两种菌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在淀粉溶液中加人淀粉酶,保温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蛋白酶并继续保温,酶解产物包括(  )
A.多肽、葡萄糖B.蔗糖C.麦芽糖D.核苷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曲线表示的是温度和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此曲线不能说明的是(  )
A.C点时,果胶酶的活性也很低,当温度降低时,酶的活性也可以恢复上升
B.当温度到达B点时,果胶酶的活性最高,酶的催化作用最高
C.A点时,果胶酶的活性很低,但随着温度升高,果胶酶的活性可以上升
D.在B点之前,果胶酶的活性和温度成正比;之后,成反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在DNA粗提取实验中,向溶解DNA的NaCl溶液中,不断加入蒸馏水的目的是(  )
A.有利于溶解DNAB.有利于溶解杂质
C.降低DNA的溶解度D.'降低杂质的溶解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图甲中的a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
(2)图乙是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存在于图甲反射弧的神经中枢(填结构名称)中.
(3)通常情况下,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
(4)突触后膜上“受体”的化学本质是糖蛋白(或蛋白质).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炮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与突触后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青蛙的受精过程可以分为以下步骤,其中体现受精实质的是(  )
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B.精子头部进入卵细胞
C.卵细胞膜发生变化D.精子细胞核与卵细胞核结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生物体内的化合物是由各种不同的元素构成的.在下列化合物中,含有氮元素的是(  )
A.淀粉B.核酸C.脂肪D.蔗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