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8.如果用15N、32P、35S标记噬菌体,让其侵染未标记的细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与亲代噬菌体形态完全相同,在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检测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
A.可在外壳中检测到15N、35SB.可在DNA中检测到15N、32P
C.可在外壳中检测到15ND.可在DNA中检测到15N、32P、35S

分析 1、DNA中含有15N、32P,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所以能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检测到15N、32P放射性.15N、35S标记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将外壳留在细菌外,所以在子代噬菌体的外壳中检测不到35S放射性.
2、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

解答 解:A、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35S,A错误;
B、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DNA和蛋白质都有,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DNA,35S只存在亲代噬菌体蛋白质;噬菌体侵染细菌,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原料,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和32P,B正确;
C、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C错误;
D、由于35S不标记DNA,所以不能在DNA中找到35S,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结合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噬菌体的成分及相应的组成元素;识记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明确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注入细菌,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均由细菌提供,再根据题干信息答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下列按照多糖功能的分类,最科学合理的应该是(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图示为真核细胞某些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图中字母是元素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1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是由图中甲的种类和数量直接决定的
B.物质乙、丙的单体分别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C.萨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明了基因一定在结构2上
D.结构2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形态和结构稳定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生物体都要经历出生、生长、成熟、衰老直至最后死亡的生命历程,活细胞也是这样.对人体来说,个体发育过程中非正常的细胞变化是(  )
A.细胞分化B.细胞衰老C.细胞癌变D.细胞凋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对下列化学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可以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过程①可以发生在线粒体中
C.过程②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CO2固定D.过程②所释放的能量可用于C3还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图甲表示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的过程,①~⑤表示相关结构,图乙表示基因控制胰岛素合成的某一过程.据图回答:

(1)图甲细胞的名称是胰岛B细胞,该图中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是②(填序号).
(2)图甲中,从胰岛素的合成至分泌到细胞外,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②→①→③,在此过程中,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于④(填图中序号).
(3)图乙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进行的场所是⑤(填图中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表是某实验室指导老师上实验课时,记录整理的部分学生实验操作情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组别材料实验条件观察内容
A豆浆0.1g/mL的NaOH溶液、0.01g/mL的CuSO4溶液等液体的颜色变化
B梨汁或苹果汁0.1g/mL的NaOH溶液、0.05g/mL的CuSO4溶液等液体的颜色变化
C洋葱鳞叶表皮片解离液、0.02g/mL的龙胆紫、显微镜等有丝分裂的过程
D紫色洋葱鳞片叶0.5g/mL蔗糖液、显微镜、刀片、镊子等液泡大小变化
E菠菜叶二氧化硅、碳酸钙、无水乙醇、层析液、定性滤纸、试管、玻璃漏斗、研钵等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
(1)A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液体发生了紫色反应.
(2)B组实验注入试剂以后,对试管液体的处理方法与A组有何不同?A组试管不用加热.
(3)C组实验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找不到有丝分裂的细胞,原因是洋葱鳞叶表皮细胞不进行有丝分裂,不出现染色体;如何修改实验实验材料改用洋葱根尖.
(4)D组实验中,某同学发现洋葱鳞片叶细胞的紫色液泡很快缩小,但再用清水侵润该细胞后却不能复原,最可能的原因是蔗糖溶液浓度过高,洋葱鳞片叶细胞过度失水死亡.
(5)E组实验中碳酸钙的作用是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
A.出现地理隔离B.产生生殖隔离
C.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生物的形态出现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在登山过程中,登山运动员体内的多种生理过程会发生改变.
(1)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引起皮肤毛细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和汗腺分泌增强.此时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是产热(量)与散热(量)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机体大量出汗,导致细胞外液(或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进而在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同时,增加垂体对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该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或对水的重吸收作用),使尿量减少,从而维持体内的水平衡.
(3)机体血糖大量消耗,主要途径是氧化分解(或氧化分解供能、有氧呼吸).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4)登山结束后,运动员可通过积极放松的方式缓解因肌肉细胞中乳酸积累过多造成的肌肉酸痛.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或HCO3-、HPO42-,NaHCO3-、Na2HPO42-),细胞释放的乳酸并未使内环境的pH发生明显改变.
(5)尽管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会发生变化,但是健康人的内环境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即稳态).据现代研究表明,维持稳态一是离不开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二是要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协调统一来实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