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通过对大鼠脑神经细胞进行的实验发现,细胞内的一种名为“Rab33a”的蛋白质会将合成细胞膜的成分运到轴突前端,从而使轴突向前生长。据此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Rab33a”是一种分泌蛋白
B. “Rab33a”是一种神经递质
C. “Rab33a”蛋白质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
D. “Rab33a”蛋白质有助于神经纤维修复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黄梅一中高二上期期中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I、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 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1 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 、 。图甲中没有反映出来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 。
(2)图乙中,若A表示营养级II所摄入(吃进)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 ,C表示 。若图甲中营养级I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对应在图乙中营养级I、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 (选用图乙中所给字母书写表达式)。
(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 。
(4)请根据丙图中甲乙丙丁4个种群数量变化的关系,写出它们构成的食物链 ,由图中信息可判断是 种群数量最先发生的变化进而引起其他种群发生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虎纹蛙蝌蚪,正常情况下,由蝌蚪发育成幼蛙的过程中,不同种群密度对虎纹蛙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不同密度下,虎纹蛙蝌蚪发育成幼蛙时的平均体重都是0.75g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间竞争加剧使虎纹蛙蝌蚪体重增加减缓
C.高种群密度下,蝌蚪达到发育成幼蛙所需最小体重的时间更长
D.低种群密度下,饲喂甲状腺激素蝌蚪发育成幼蛙所需时间延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与生态系统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寄生生物的存在会影响被寄生生物的生存,从而降低生物多样性
B.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用于生物自身有机物的合成
C.森林植物分层分布,下层光照较弱,生长于下层的植物定向变异为喜阴植物
D.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既发生在生物之间,也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荆州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枯草浸出液,烧杯中的枯草杆菌以其中的有机物为食。过几天后放入大草履虫,再过一段时间后,放入双小核草履虫,它们均以枯草杆菌为食。三种生物在浸出液中数量的增减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枯草杆菌和草履虫之间构成捕食关系,两种草履虫之间构成竞争关系
B. a、b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枯草杆菌和双小核草履虫的数量变化情况
C. 烧杯内混合培养的每一种生物,均存在种内斗争
D. 经过足够长的时间后,a、b两条曲线最终趋向动态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汉铁高中新疆部高二下期2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6分)下图为甲病(A或a)和乙病(B或b)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Ⅰ2无乙病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的________(填“显”或“隐”)性遗传病。
(2)Ⅱ4可能的基因型是 。
(3)Ⅰ1产生的卵细胞可能的基因型是 。
(4)Ⅱ3是纯合子的概率是 ,她与一正常男性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甲病的概率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汉铁高中新疆部高二下期2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关于基因工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中有一种酶叫EcoRI能够识别GAATTC序列
B.DNA连接酶与双缩脲试剂作用会发生紫色反应
C.质粒是存在于细菌中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在酵母菌中没有
D.基因工程的操作一般要经历四个步骤: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湖北汉铁高中新疆部高二下期2月月考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C)/(T+G)=0.4,则在其互补链中及整个DNA中该比例分别是( )
A.0.4,0.4 B.2.5,0.4 C.2.5,1.0 D.0.6,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届海南三亚第一中学高二上期期末考试生物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三幅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时间(t)推移而发生的数量(n)变化。那么,这三幅图分别表示的关系依次是
A.竞争、捕食、共生 B.捕食、竞争、共生
C.竞争、共生、捕食 D.共生、捕食、竞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