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据图分析:甲图:根据图中突触的结构可知,B是感受器,C是神经中枢,A是效应器,Z是突触.
乙图:该图是突触结构,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丙图为动作电位的产生图.
解答 解:(1)据图甲分析,根据神经节和突触的结构可以判断A是效应器,B是感受器.
(2)兴奋在突触间传递时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与释放有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3)探究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药物应涂在突触处,即Z处.探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药物应涂在神经纤维上,即X处.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原因是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相同.
故答案为:
(1)效应器 感受器
(2)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胞吐 高尔基体 线粒体
(3)Z X或Y(X)
(4)双向 电位差 局部电流 膜内
点评 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学生具备识图分析能力和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题目难度中等.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泪液中的溶菌酶清除侵染机体细菌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反应 | |
B. | 对同种抗原的二次免疫主要通过初次免疫存留的抗体发挥作用 | |
C. | 先天性胸腺缺失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 |
D. | 吞噬细胞只作用于特异性免疫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R型细菌的蛋白质 | B. | S型细菌的蛋白质 | C. | S型细菌的DNA | D. | R型细菌的糖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