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探究这种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的,可以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实验,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探究;先假定某一原因成立,然推理预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解答 解:(1)由题意知,无眼果蝇和有眼果蝇杂交,后代果蝇均表现为有眼,因此有眼对无眼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体色和有(无)眼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
(2)由题意知,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两个基因同时突变的概率极低,因此最可能是显性突变,该卷翅雄性个体是杂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说明卷翅由隐性基因控制,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探究该性状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可以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①如果后代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则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②如果后代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3)缺失1条II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时,缺失1条II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可产生$\frac{1}{2}$正常数量染色体的配子和$\frac{1}{2}$缺少一条II号染色体的不正常配子,缺失1条染色体正常翅果蝇同样可以产生$\frac{1}{2}$正常染色体数量的配子和$\frac{1}{2}$缺少1条染色体的不正常配子.当$\frac{1}{2}$缺少一条II号染色体的配子和$\frac{1}{2}$缺少一条染色体的配子结合时,则胚胎致死.F1成活个体共有3份,其中一份染色体数量正常,即$\frac{1}{3}$.
(4)在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红眼雄果蝇XRY为45只,则白眼雄果蝇XrY为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其中XRXR为20只,XRXr为20只,则白眼雌果蝇XrXr为10只.因此,r的基因倾率为$\frac{5+20+10×2}{50+50×2}$×100%=30%.
故答案为:
(1)9:3:3:1
(2)多只正常雌性 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 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
(3)$\frac{1}{3}$
(4)30%
点评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显性纯合致死的实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后代表现型判断显隐性,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使用范围,并能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 |
B. |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 |
C. | 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 |
D. | 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与能量转换有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②①③④ | B. | ④②③① | C. | ①②③④ | D. | ③①②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①①② | B. | ③③① | C. | ②②① | D. | ③③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酪氨酸酶减少 | |
B. |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 |
C. | 效应T细胞与癌细胞结合,使癌细胞裂解,之后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 |
D. | 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 |
B. | 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膜上的受体完全不同 | |
C. | 细胞膜上的受体起到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 |
D. | 癌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会减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1 800个和800个 | B. | 1 800个和l 800个 | ||
C. | 3 600个和800个 | D. | 3 600个和3 600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A. | 激素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 | B. | 微量和高效 | ||
C. | 通过体液运输 | D. | 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