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3.如图为雄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已知果蝇的Ⅲ号染色体上有黑檀体基因.现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均为灰体有眼果蝇,再将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换,若F2中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的比例为9:3:3:1,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
(2)已知控制果蝇翅型的基因在Ⅱ号染色体上.如果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探究该卷翅是由于基因突变的(控制翅型基因的显隐未知,突变只涉及一个亲本Ⅱ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基因),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只涉及亲本Ⅱ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探究实验方案设计: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该自然果蝇种群中的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观察后代的变现型并统计数目.
预期结果和结论:
①若后代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则该卷翅个体是由于基因突变造成的.
②若后代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则该卷翅个体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3)果蝇缺失1条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胚胎致死.Ⅱ号染色体上的翻翅对正常翅为显性.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Ⅱ号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则F1成活个体中染色体数正常的果蝇占$\frac{1}{3}$.
(4)果蝇的红眼(R)和百眼(r)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从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其中红眼雄果蝇为4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已知红眼雌果蝇中50%为杂合子,则r的基因频率为30%.

分析 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
2、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探究这种卷翅究竟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的,可以运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实验,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进行探究;先假定某一原因成立,然推理预期后代的表型及比例.

解答 解:(1)由题意知,无眼果蝇和有眼果蝇杂交,后代果蝇均表现为有眼,因此有眼对无眼是显性性状;如果控制体色和有(无)眼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遵循自由组合定律,F1雌雄果蝇相互杂交,F2表现型及比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9:3:3:1,则可推测控制无眼的基因不在Ⅲ号染色体上.
(2)由题意知,在一翅型正常的群体中,偶然出现一只卷翅的雄性个体,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两个基因同时突变的概率极低,因此最可能是显性突变,该卷翅雄性个体是杂合子;如果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说明卷翅由隐性基因控制,则该卷翅雄性个体最可能为隐性纯合子.探究该性状是由于基因突变的直接结果,还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可以用这只卷翅雄性个体与多只正常雌性个体交配,①如果后代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且数量比接近1:1,则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②如果后代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则卷翅是由于卷翅基因的“携带者”偶尔交配后出现的.
(3)缺失1条II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和缺失1条染色体正常翅果蝇杂交时,缺失1条II号染色体的翻翅果蝇可产生$\frac{1}{2}$正常数量染色体的配子和$\frac{1}{2}$缺少一条II号染色体的不正常配子,缺失1条染色体正常翅果蝇同样可以产生$\frac{1}{2}$正常染色体数量的配子和$\frac{1}{2}$缺少1条染色体的不正常配子.当$\frac{1}{2}$缺少一条II号染色体的配子和$\frac{1}{2}$缺少一条染色体的配子结合时,则胚胎致死.F1成活个体共有3份,其中一份染色体数量正常,即$\frac{1}{3}$.
(4)在某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雌雄果蝇各50只,红眼雄果蝇XRY为45只,则白眼雄果蝇XrY为5只;红眼雌果蝇为40只,其中XRXR为20只,XRXr为20只,则白眼雌果蝇XrXr为10只.因此,r的基因倾率为$\frac{5+20+10×2}{50+50×2}$×100%=30%.
故答案为:
(1)9:3:3:1
(2)多只正常雌性      卷翅个体与正常个体的数量比接近1:1     全部是正常个体或正常个体数量多于卷翅个体
(3)$\frac{1}{3}$  
(4)30%

点评 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属于考纲中理解、应用层次的要求,考查了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以及显性纯合致死的实例,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后代表现型判断显隐性,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使用范围,并能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有关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均含有少量的DNA
B.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为双层膜结构,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叶绿体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
D.线粒体和叶绿体均与能量转换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以下是两个学生研究小组所做的调查,请回答相关问题.

(1)第一个小组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下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所示:
①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各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富度)和数量(生物量).
②在割草草地中,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
③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2)第二小组调查某草原遭受蝗灾后,人类治理过程中蝗虫的种群数最变化,图丙为他们绘制的坐标曲线.
①图丙中a~b段,蝗虫种群的增长速率下降,试解释其原因是随种群密度增加,个体因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的斗争加剧,同时天敌数量也增加.
②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之前及时控制种群数量.利用性引诱剂诱杀雄虫可以防c点出现,原因是改变了性别比例的特征.
③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考虑,治理蝗虫的目的是使能量持续而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为生物体的新陈代谢与ATP关系示意图,用图中的数字依次表示光能转变为骨骼肌收缩所需能量的过程(  )
A.②①③④B.④②③①C.①②③④D.③①②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个体,如果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其中一条染色体上有A遗传因子,而另一条染色体上有a遗传因子,在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遗传因子AA、aa、Aa的分离分别发生在(  )
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②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   ③有丝分裂过程中.
A.①①②B.③③①C.②②①D.③③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细胞凋亡又称细胞编程性死亡.下列有关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头发变白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凋亡导致细胞内酪氨酸酶减少
B.细胞凋亡是细胞在特定条件下的被动死亡过程
C.效应T细胞与癌细胞结合,使癌细胞裂解,之后被清除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凋亡与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属于细胞分化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关于细胞膜上“受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B.同一个体不同体细胞膜上的受体完全不同
C.细胞膜上的受体起到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
D.癌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会减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已知1个DNA分子中有1 8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1 000个,这个DNA分子中应含有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和腺嘌呤的数目分别是(  )
A.1 800个和800个B.1 800个和l 800个
C.3 600个和800个D.3 600个和3 600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不同的激素化学组成虽然不同,作用方式的却有共同的特点,但是不包括(  )
A.激素只运输给靶器官、靶细胞B.微量和高效
C.通过体液运输D.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