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关于细胞染色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基绿吡罗红染液、龙胆紫染液、醋酸洋红染液都为酸性染料
B. 用台盼蓝给细胞染色,若细胞被染上色则说明细胞处于生活状态
C. 苏丹Ⅲ为脂溶性物质,很容易穿过生物膜,不需要水解过程染色剂即可进入细胞
D. 用健那绿对人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需要提前进行8%HCl水解和蒸馏水漂洗的过程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树突状细胞是一种免疫细胞,广泛存在于皮肤等结构中。当病原体侵入人体时,它会及时“通知”T细胞等其他免疫细胞。科研人员已成功地将一个胚胎干细胞培育出了树突状细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用胚胎干细胞培育出树突状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若培育出能识别癌细胞的树突状细胞,将可能用于治疗癌症
C. 树突状细胞与浆细胞一样只参与细胞免疫而不参与体液免疫
D. 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都能识别病原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能完成
B.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一定都需要神经中枢参与
C. 婴幼儿缺乏生长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检查下表中的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请分析回答。
序号 | 检测对象 | 中文名称 |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
1 | HBsAg | 表面抗原 |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
2 | HBsAb | 表面抗体 |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
3 | HBeAg | E抗原 |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
4 | HBeAb | E抗体 |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
5 | HBcAb | 核心抗体 | 乙肝病毒“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___________,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____________,二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__________。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______状态,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4)乙肝的传播途径与艾滋病相似,共用剃须刀是否存在传播的可能_______(填“是”或“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的个体依次占25%、50%和25%。若该种群中的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他个体间可以随机交配,理论上,下一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A.3:3:1 B.4:4:1 C.1:2:0 D.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由此能得出的推论是:( )
A.“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
B.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C.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完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D.蚂蚁能长期控制巢内真菌寄生物是共同(协同)进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细胞自噬,即细胞可以通过相关的细胞器清除自身内部的某些变性大分子,或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自噬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某些疾病的产生。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细胞自噬所需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
B. 细胞自噬过程是由基因决定的
C. 细胞自噬过程会发生在个体的胚胎发育阶段
D. 提高细胞自噬能力可治疗某些变性蛋白在细胞中堆积所引起的疾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某二倍体植物的高杆(D)对矮杆(d)为显性,抗病(T)对感病(t)为显性,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1)某两株植物杂交时, 产生的Fl中出现高杆感病的概率为1/8,则该两株植物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
(2)用纯种高杆植株与矮杆植株杂交得Fl,在Fl自交时,若含d基因的花粉有一半死亡,则F2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3)科学家将该植物(2n=24)萌发的种子进行了太空育种,以期培育新品种。科研人员在栽培这批种子的过程中,发现一种缺少一条2号染色体的单体植株(2n-1)。利用该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2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结果子代中单体占75%,正常二倍体占25%。
①萌发的种子在太空中可能发生的变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在杂交实验中,变异雌株减数分裂可产生染色体数为____(n型)和____(n-1型)的雌配子,且这两种配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但实际分裂中,因为一个2号染色体往往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无法正常联会,不能正常进入子细胞而丢失,导致____(“n”/“n-1”)型雌配子大大减少,所以杂交后代出现单体植株远远多于正常植株的现象。
③在对该单体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时,发现n-1型配子难以发育成单倍体植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体内,人胰岛素基因表达可合成出一条称为前胰岛素原的肽链,此肽链在内质网中经酶甲切割掉氨基端一段短肽后成为胰岛素原,进入高尔基体的胰岛素原经酶乙切割去除中间片段C后,产生A、B两条肽链,再经酶丙作用生成由51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胰岛素。目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大量生产胰岛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内合成前胰岛素原的细胞是_______,合成胰高血糖素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
(2)可根据胰岛素原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编码胰岛素原的________序列,用该序列与质粒表达载体构建胰岛素原基因重组表达载体,再经过细菌转化、筛选及鉴定,即可建立能稳定合成________的基因工程菌。
(3)用胰岛素原抗体检测该工程菌的培养物时,培养液无抗原抗体反应,菌体有抗原抗体反应,则用该工程菌进行工业发酵时,应从________________中分离、纯化胰岛素原。胰岛素原经酶处理便可转变为胰岛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