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20.回答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问题:
(1)从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来分析,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会患的遗传病类型是染色体异常.
(2)如图为某一家族的部分遗传系谱图,甲、乙两病分别由A、a与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则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若Ⅲ-8与Ⅲ-9近亲结婚,则生育的子女中正常的几率是$\frac{1}{2}$.

分析 1、判断患病遗传方式的“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遗传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遗传看男病,母女正常非伴性.
2、分析遗传系谱图:5号和6号表现型正常,生患甲病的女儿10号,故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5号和6号表现型正常,生患乙病的儿子9号,故乙病属于隐性遗传病;又6号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故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解答 解:(1)人类的遗传病分为三种: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因此,从人类遗传病的类型来分析,不携带遗传病致病基因的个体会患的遗传病类型是染色体异常.
(2)根据分析,甲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乙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Ⅲ-8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XBXB($\frac{1}{2}$)和aaXBXb($\frac{1}{2}$),Ⅲ-9的基因型及概率为$\frac{1}{3}$AAXbY或$\frac{2}{3}$AaXbY,他们婚后生育的子女中患甲病的几率是$\frac{2}{3}$×$\frac{1}{2}$=$\frac{1}{3}$,患乙病的几率是$\frac{1}{2}$×$\frac{1}{2}$=$\frac{1}{4}$,正常的几率是(1-$\frac{1}{3}$)×(1-$\frac{1}{4}$)=$\frac{1}{2}$.
故答案为:
(1)染色体异常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X染色体隐性遗传   $\frac{1}{2}$

点评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遗传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和计算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碳循环平衡被破坏有关.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及能量流动模式图,图中A~E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⑩表示相关生理过程或能量流动,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ABCE(填字母)共同构成生物群落,它们构成的食物链为C→B→A
(2)碳循环的平衡是由于①与④⑤⑥⑦(用图中数字序号表示)的速率相同,而导致这一平衡被打破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和植被的破坏.
(3)生态系统的成分中起基础作用的是C(填字母),①表示光合作用作用.
(4)若图中数字序号表示能量的流动途径则次级消费者粪便里的能量应该归入②(填序号)来计算.
(5)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是负反馈 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病人群为调查对象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部分灰喜鹊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32P标记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共培养时间过长,搅拌离心后上清液放射性强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8.燕麦胚芽鞘经如图一所示处理,一段时间后,取其甲、乙两块琼脂,置于已切去尖端的胚芽鞘A、B的相同位置上,A以单侧光照处理如图二所示.则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中生长素含量和乙一样多B.A和B弯曲生长的方向相反
C.A、B均直立生长D.A的弯曲程度小于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科学家(  )设计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实验,最先证明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
A.巴斯德B.毕希纳C.萨姆纳D.斯帕兰札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如图1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请据图作答:

(1)图1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太阳能、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能).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会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营养级越高,可利用的能量越少.在图1甲Ⅰ、Ⅱ、Ⅲ、Ⅳ营养级中碳流动的形式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
(2)图1乙中,若A表示图1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II所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II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1甲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用图中所给字母表示).
(3)由图1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若图1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frac{25A}{(1+4x)}$kJ(用所给字母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赤霉素广泛存在于高等植物体内,它可以通过提高生长素(吲哚乙酸)含量间接促进植物生长.那么它是如何提高生长素含量的呢?某研究小组开展了探究.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有一个合成和分解的代谢过程(如图1,IAA氧化酶是一种含铁蛋白).研究小组据此提出假设:赤霉素通过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提高生长素含量.
为验证假设,研究小组设计了实验.材料用具包括燕麦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铁培养液、赤霉素溶液(以上溶液浓度均适宜),蒸馏水、琼脂块、刀片等.
(1)参考图2,补充完成以下实验步骤:
①准备四个配有培养支架的烧杯,分别标记为1-4号.
②向1号和2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完全培养液.
③选取生长状况相同的燕麦幼苗若干株,平均分为两组,分别在1号和2号烧杯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1号幼苗喷洒适量蒸馏水,2号幼苗喷洒等量赤霉素溶液.继续培养一段时间.
⑤切下1号和2号幼苗的胚芽鞘尖端,分别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并将琼脂块分别放到去尖端胚芽鞘的两侧.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弯曲情况.
⑥向3号和4号烧杯中加入等量适量的缺铁培养液,重复步骤③~⑤.
(2)实验分析:步骤②→⑤的处理结果是去尖胚芽鞘弯向1号,这证明赤霉素能提高生长素含量.步骤⑥可能出现3种不同的实验结果.
(3)该研究小组只提出了一种假设,请你提出可能存在的其他假设(写出另外一种假设即可)赤霉素既促进生长素的合成又抑制生长素的分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家蚕是二倍体生物,含56条染色体,ZZ为雄性,ZW为雌性.
(1)研究家蚕的基因组,应研究29条染色体上的基因.正常情况下,雌蚕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中含有W染色体的数量是0或1或2条.
(2)下图为科学家培育“限性斑纹雌蚕”的过程.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由“变异家蚕”培育出“限性斑纹雌蚕”所采用的育种方法是杂交育种.

(3)在家蚕的一对常染色体上有控制蚕茧颜色的黄色基因(Y)与白色基因(y).在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有I、i基因,当基因I存在时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从而使蚕茧变为白色;而i基因不会抑制黄色基因Y的作用.若基因型为IiYy、iiyy的两个体交配,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黄色=3:1.若基因型为IiYy的两个体交配,子代结白色茧的个体中纯合子占$\frac{3}{13}$.
(4)研究发现,雄蚕产丝多、丝质好,家蚕中e和f是两个位于Z染色体上的隐性致死基因,即ZeZe、ZfZf、ZeW,ZfW的受精卵将不能发育.为了只得到雄性后代,通过育种,需要得到Z染色体上所含基因情况是两个Z染色体上分别带有致死基因e和f,即ZeFZEf的雄蚕,将该雄蚕与不带有致死基因的雌蚕交配,即可达到目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矮茎,母本是高茎.
(2)操作①叫去雄,操作②叫人工传粉.
(3)紫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播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紫色.
(4)若亲本皆为纯种,让F1进行自交,F2进行自交,F2的性状中,紫色花与白花之比为3:1,F2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为AA、Aa、aa,且比值为1:2:1.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