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4.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NADPH,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输出量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未遮光的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则支持上述推测.

分析 解答本题应掌握: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具体过程,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光合作用光反应在类囊体薄膜上进行,包括了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两个过程,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包括了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1)从图1可以看出,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提高,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下降;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28.
(2)由图2可知,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逐渐提高,叶片干重百分比逐渐升高.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含量虽然降低,但最终净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量提高,说明叶片和棉铃的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减少.
(3)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4)去除掉棉铃以后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这是唯一的变量,如果检测到未遮光的叶片有机物不再积累,则未遮光的叶片的有机物运输到遮光的叶片中去了,说明了遮光叶片是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

解答 解:(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在叶绿体的基质中将CO2转化为C3化合物,进而形成淀粉等有机物.
(2)根据图1可以看出,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提高,二氧化碳固定的速率下降;对照组没有去除棉铃即去除棉铃的百分率为0,此时植物二氧化碳固定速率为28.
(3)由图2可知,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逐渐提高,叶片干重百分比逐渐升高.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含量虽然降低,但最终净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量提高,说明叶片和棉铃的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减少.
(4)根据图1可以看出,光合作用速率随去除棉铃的百分率的增加而降低,而图2则说明光合作用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叶片中积累,所以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5)去除掉棉铃以后并对部分叶片进行遮光处理,这是唯一的变量,如果检测到未遮光的叶片有机物不再积累,则未遮光的叶片的有机物运输到遮光的叶片中去了,说明了遮光叶片是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
故答案为:
(1)[H]/NADPH   叶绿体基质
(2)逐渐下降28
(3)淀粉和蔗糖含量 输出量
(4)抑制
(5)未遮光的 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但涉及知识较为综合,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以及理解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探究的能力.非常恰当地运用了背景材料探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较好地考查了课标中的主干知识和考生的生物学科素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黑龙江省七台河市高一上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2008•浙江模拟)如图是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是控制细胞分裂和分化的中心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控制遗传病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
控制遗传病乙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
(2)Ⅰ-1的基因型是AaXBY,从理论上分析,若Ⅰ-1和Ⅰ-2再生一个患病女孩,基因型是aaXBXB或aaXBXb
(3)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frac{7}{24}$.
(4)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frac{1}{8}$.
(5)已知该地区每50个表现正常的居民中有1个人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Ⅱ-5和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他们生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frac{1}{30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B.细胞凋亡是所有细胞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C.细胞衰老时细胞呼吸的速率减慢
D.细胞死亡都是由遗传机制决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大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没有振荡试管
B.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
D.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1中激素B、C(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填“收缩”或“舒张”)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
(2)图1中垂体可分泌A促甲状腺激素(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甲模式.
(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乙模式调节,当人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
(4)丙模式中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无法传递到胰岛,在突触处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至少说明两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番茄营养丰富,是人们喜爱的一类果蔬.但普通番茄细胞中含有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基因,控制细胞产生多聚半乳糖醛酸酶,该酶能破坏细胞壁,使番茄软化,不耐贮藏.为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家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了抗软化、保鲜时间长的番茄新品种.(操作流程如图)请回答:

(1)理论上,基因组文库含有生物的全部基因,而cDNA文库中含有生物的部分基因,后者不含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2)在番茄新品种的培育过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叫做农杆菌转化法,其中T-DNA的作用是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且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
(3)从图中可见,mRNA1和mRNA2的结合直接导致了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无法合成,最终使番茄获得了抗软化的性状.
(4)培养②、③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再分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细胞生理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活细胞在水溶液中都会吸水涨破
B.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所以不进行需氧呼吸
C.人的红细胞成熟后,仍继续合成蛋白质
D.核孔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如图1是具有四条染色体的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A图中显示有8个DNA分子,0个姐妹染色单体.
(2)C图所示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前期,判断理由:
①从染色体分析: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列在细胞里面;
②从细胞结构分析:纺锤体出现,核仁消失,核膜尚未消失.
(3)细胞中DNA分子数与染色体数相同的是AD图.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A图.其加倍机制是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新的染色体.
(4)在图2中标出该植物细胞在一个细胞周期中细胞核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5)在图3所示图中画出C图中染色体数目、DNA分子数及染色单体数的直方图(同一个坐标中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