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17.下列关于实验试剂使用方法、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双缩脲试剂使用时要先加CuSO4,再加NaOH
B.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的染色原理是两种染色剂与DNA、RNA的亲和力不同
C.苏丹Ⅲ染液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应用蒸馏水洗去浮色
D.班氏试剂检验糖尿病人的尿液时,必须现配现用

分析 1、鉴定还原性糖使用的斐林试剂,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3、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

解答 解:A、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 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后再加入B液,A错误;
B、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B正确;
C、脂肪需要使用苏丹Ⅲ(苏丹Ⅳ)染色,使用50%酒精洗去浮色以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橘黄色(红色)的脂肪颗粒,C错误;
D、斐林试剂使用时需要现配现用,班氏试剂配制好后可以保存较长时间,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生物学中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黑带食蚜蝇的幼虫以蚜虫为食,雌性黑带食蚜蝇一般会将卵产在蚜虫的附近.长瓣兜兰不分泌花蜜,其花粉也无法被食蚜蝇取食,但其花瓣基部长了很多黑栗色的小突起,形似大量蚜虫,吸引雌性食蚜蝇来产卵,在产卵的同时替长瓣兜兰完成了传粉.孵化出来的食蚜蝇幼虫会因为没有食物而不明不白地饿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食蚜蝇和长瓣兜兰之间存在协同进化
B.食蚜蝇和长瓣兜兰的种间关系是互利共生
C.食蚜蝇、蚜虫和长瓣兜兰构成生物群落
D.长瓣兜兰和食蚜蝇间能量传递效率1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用到的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碳源为对羟基苯甲酸.
(2)实验原理是利用以对羟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经富集培养,选择出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3)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增大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比例.
(4)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
(5)⑥为对照组,⑦为实验组,设置⑥的目的是说明通过富集培养的确得到了要分离的目的微生物.
(6)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灭菌,整个接种过程都在火焰旁的无菌区进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酸性条件下,土壤中Al3+对植物有较大危害,科技人员用不同品种的大豆在不同生长期进行了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Al3+会影响大豆对Mg2+的吸收,可使叶绿素的合成受阻,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当土壤受到Al3+污染时,大豆对K+的吸收速率基本不变,但对Mg2+的吸收速率明显减少.造成Mg2+的吸收减少的主要原因是Al3+能竞争大豆根表皮细胞膜上的Mg2+载体(Al3+能破坏根表皮细胞膜上的Mg2+载体).
(3)为研究Al3+能否影响大豆的气孔导度(单位时间进入叶片单位面积的CO2量),研究结果如下表:
不同铝浓度处理对大豆气孔导度的影响 mol/(m2•s)
 处理
(增施Al2(SO4)3量)
 华春18号 浙春3号
 5叶期 初荚期 5叶期 初荚期
 0个单位 0.0457 0.050 0.0579 0.059
 1个单位 0.0380 0.046 0.0481 0.053
 2个单位 0.0363 0.038 0.0361 0.043
3个单位 0.0247 0.033 0.0278 0.034
 4个单位 0.0112 0.0150.0265 0.032
实验结果分析:
①影响气孔导度的因素,除Al3+外还有植物的品种和生长期等.
②Al3+对“华春18号”吸收CO2的影响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同浓度Al3+对不同生长期的大豆吸收CO2的抑制作用不同;同一生长期随Al3+浓度的增大,对大豆吸收CO2的抑制作用增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同地区的群落演替最终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
B.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C.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均是由光照决定的
D.在食物充足条件下,仓鼠种群数量不可能呈“S”形增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为研究某种经济作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小组将其分为4组,分别用强度相同的4种可见光照射,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各组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各组呼吸速率基本不变),得到各组叶片的CO2补偿点,CO2饱和点.数据如下表.
 组别 光质 CO2补偿点μmol•mol-1 CO2饱和点μmol•mol-1 最大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A 白光 78.3 1297.5 31.2
 B 红光 83.1 1218.3 26.1
 C 黄光 91.8 1174.9 20.4
 D 蓝光 99.2 1334.6 33.4
(CO2补偿点指叶片吸收CO2的速率与释放CO2的速率相同时的外界环境中CO2浓度.CO2饱和点指叶片的光合速率不再随CO2浓度的升高而增大时的外界环境中CO2浓度)
回答下列问题:
(l)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光质和CO2浓度.
(2)在光照条件下,叶肉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填写细胞内场所).
(3)环境CO2浓度为99.2μmol•mol一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最低的是D组作物.环境CO2浓度为1400μmol•mol一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最高的是D组作物.
(4)在大棚栽培中不宜用黄光作为补充光源,原因是叶绿体色素对黄光的利用率(或吸收率)较低(叶绿体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无法显著提高光合速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中面临的最艰巨的任务.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y),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丁代表分解者(填成分);碳元素在甲和乙之间的传递形式是有机物.
(2)能量从第一营养级传递到第二营养级的过程中能量传递效率为20%;乙固定的能量中用于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有88J/(cm2•y).
(3)某兴趣小组对该草原上的小动物丰富度进行了调查,对一些个体微小,数量多的小动物,采用的计数方法是目测估计法.将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忘记打开装置上的电灯,会导致统计结果偏小(填“偏大”、“偏小”或“基本不变”).
(4)温室效应是由于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的增多,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 的平衡.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可以采取的有效措施有种植绿色植物;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写出2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自然保护区占地面积1133hm2,科研人员对一块0.2hm2样地的乔木层进行多次调查,部分种群数量变化如表:(单位:株)
分层优势种群调查年份
1982年1992年2002年
顶层锥栗442
中间层厚壳桂107301
下层云南银柴170204230
(1)云南银柴与厚壳桂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该群落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阳光(环境因素)有关.
(3)据表估算该样地1992年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为1020株/hm2.若用该数据代表当年自然保护区内云南银柴的种群密度,则不可靠.要获得可靠的结果,应该如何取样?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
(4)该自然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干扰,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以下关于正常雄蝗虫(2N=24)体内减数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核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B.正常情况下,次级精母细胞中形态,大小相同的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
C.一个基因为AaBb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能形成2种或4种精细胞
D.在精子形成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