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5.下面的表格分别是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和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结果.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一)
实验步骤分组甲组乙组丙组
①淀粉酶溶液1mL1mL1mL
②可溶性淀粉溶液5mL5mL5mL
③控制温度0℃60℃90℃
④将新鲜淀粉酶溶液与可溶性淀粉溶液混合后分别恒温
⑤加入某种试剂进行检测,并观察现象
探究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的实验(实验二)
组别A组B组C组D组E组
pH34567
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秒)32530022018090
(1)写出实验一中的无关变量溶液PH,淀粉酶溶液的量,淀粉溶液的量(写出2个即可).
(2)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试剂).
(4)实验二的结果否(能/否)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7,为什么?因为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一直在减少,并未出现峰值,所以无法确定最适PH.

分析 分析表格:实验一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淀粉的剩余量).
实验二探究的是某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值,因此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活性(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且在pH5~7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升高,在pH7~9的范围内随pH的升高该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

解答 解:(1)分析表格可知,实验一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淀粉的分解量,因此实验的无关变量包括溶液PH、淀粉酶溶液的量、淀粉溶液的量等.
(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的淀粉和酶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不会看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此,实验一的①②③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淀粉与碘液变蓝,因此实验一的第⑤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
(4)根据实验的结果可知,随着PH的上升,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一直在减少,并未出现峰值,所以无法确定最适PH.
故答案为:
(1)溶液PH,淀粉酶溶液的量,淀粉溶液的量
(2)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恒温后再混合
(3)碘液
(4)否   因为H2O2溶液完全分解所需时间一直在减少,并未出现峰值,所以无法确定最适PH

点评 本题结合图表,考查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能对实验一进行修正,能分析实验二的结果并得出正确的结论,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双螺旋结构以及碱基间的氢键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DNA的一条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C.DNA分子双链间嘌呤总是和嘧啶配对,保证双链平行
D.对于任意双链DNA而言,(A+C)/(T+G)的值在两条链中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水在生物体及细胞内的生命活动中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A.代谢活动的强弱与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无关
B.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等在其活动中都可以产生水
C.叶绿体内只有水的分解而没有水的生成
D.水分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平衡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稳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能使马铃薯块茎含有人奶主要蛋白.以下有关基因工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的叶肉细胞可作为受体细胞
B.采用反转录的方法得到的目的基因有内含子
C.基因非编码区对于目的基因在块茎中的表达是不可缺少的
D.不同种的限制酶切割同一DNA分子,可能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过程中,需要消耗ATP提供能量的有几项(  )
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②萤火虫发光    ③肌肉收缩    ④蔗糖合成⑤大脑思考    ⑥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
A.3项B.4项C.5项D.6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正确的思路和研究方法往往是科学家们成功的关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选择自然状态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为亲本进行人工杂交,人工杂交的操作步骤依次是去雄、套袋、人工授粉和再套袋,结果发现子一代全为高茎豌豆,这说明高茎是显性性状.让子一代的高茎豌豆进行自交,结果子二代中既有高茎,也有矮茎,并且数量比接近3:1.
(2)为了解释上述实验现象,孟德尔提出了一系列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为了证实假说是否属实,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让F1和隐性纯合子杂交,通过演绎推理,该实验将出现1:1的性状分离比.而后孟德尔进行实验验证,和推理一致,说明假说属实.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及解释,后人把它归纳为分离定律.
(4)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采取的科学研究方法是假说-演绎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仅表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a的细胞.
(2)图2中的细胞类型由c变化为b的过程,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染色体的复制)(只答DNA或蛋白质不得分).
(3)若某细胞属于类型e,取自卵巢,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卵细胞或(第二)极体;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
(4)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e.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染色体组成的多样性主要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5)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
(6)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b→a,d→c(用图中字母表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初步研究标明,β-AP沉积是老年痴呆的主要病理特征.β-AP是由APP(由695个氨基酸组成的跨膜蛋白)经过异常加工而成,具体过程如图.下列有关推测不正确的是(  )
A.APP的合成与核糖体密切相关
B.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断开的化学键相同
C.APP分子形成β-AP分子需要脱去两分子水
D.β-AP的存在可能会引起大脑功能异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2015-2016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一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细胞结构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 )

A.核糖体 B.线粒体 C.液泡 D.染色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